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图书馆珍藏本《游蜀疏稿》是四川总督吴棠会同时任成都将军崇实、继任成都将军魁玉、四川提督胡中和等,于同治八年(1869)至光绪二年(1876)间向清廷奏报关于治理四川,招降、镇压四川、云南、贵州交界处回、苗、汉等民族民众起义的奏折底稿,凡七卷,一百四十六件,其中有关剿办民变、奖恤惩儆之折片八十九件,四川、贵州教案之折片十一件,协解云南军饷之折片二十件,裁勇节饷等折片二十六件。川省民情自古異于别省,“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由此可见,四川在中国历史上政治统治的难度非同寻常。四川南部叙永厅与叙州府属之兴文、长宁等县毗连贵州之毕节、云南之镇雄州、大关厅等地方,地僻处边隅,绵亘数百里,向来是不堪清廷压迫、奋起反抗的各民族民族聚首的地方,成为清王朝统治者的心腹大患,必欲除之而后快。《游蜀疏稿》所存奏稿,反映了同治八年至光绪二年间,压迫者与反抗者之间的数次重大较量,内容涉及广泛,资料丰富翔实,弥补了正史文献之不足。作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对于研究清末四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社会阶层的变动,对促进和繁荣中国近代史、民族关系史的研究,具有非常可信和不可或缺的史料价值。对《游蜀疏稿》的点校与研究,目前尚未发现任何成果面世,可谓仍属空白。本文即以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5年影印出版的国家图书馆珍藏本《游蜀疏稿》手稿本(三册七卷,内含146份折件,约计14万字)为底本,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相关折件较少)、《军机处录副奏折》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军机及宫中档》以及台北中央研究院档案馆藏《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抄档》为校本,以朱批奏折为准,并查照《上谕档》和《清实录》,采用对校、补正及略予考辨之法,逐件逐字对照,相互校勘,择善而从。对于重要和与折件相关人物加以注释,必要文献全义照录,以期达到反映目前最新研究成果之日的,为清史研究者提供一部内容非常确信、资料丰富、完备的研究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