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是教育的草根。2001年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某种意义上教育改革与发展是遵循着课程——教师——学校——(类别)教育这样的逻辑顺序展开的。伴随着走向校本、教师专业成长等改革任务的基本实现,必须不失时机的抓住“学校”这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草根,关注其成长、加强其建设,惟有如此,教育改革才会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学校成长研究要达到的实践目的是:“学校是不同的,但学校教育在哪里都是一样的”,而这正是破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难题的良方。本文以人学中生命成长为逻辑起点,以自组织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多学科理论及分析方法的系统综合与交叉运用,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成长进行研究。论文分为五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引论,主要研究由背景与价值、研究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研究的特色与缺陷构成。第二章是学校成长研究的理论基础,即自组织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并进一步对基础理论在学校成长研究中适切性做简单分析。第三章是学校成长的内涵及特征,首先对学校、成长和学校成长进行概念界定,然后分别从组织、系统与生命的角度,概括总结学校成长的特征。第四章是学校成长的条件剖析,本章分为两部分:一是学校成长要素分析,分为“量”的扩张——自然性生命成长、“质”的提升——精神性生命成长和“量与质”基础上的超越——社会性生命成长;二是学校成长动力分析,包括成长的“自力”和“他力”。第五章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成长的愿景模型与路径剖析。一是生命周期视角下,以量和质为成长要素,构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成长的愿景模型;二是基于前章的成长动力剖析,探寻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动力作用下成长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