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鱼粉和豆粕分别作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配制一种蛋白质为33%、脂肪为8%的饲料,研究7种不同的投喂模式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tus)生长的影响,通过饲喂效果的评价,从中遴选出一种最佳的投喂模式,再在该投喂模式下研究不同蛋白质水平(30%、36%)和脂肪水平(5%、11%)的饲料对罗非鱼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投喂模式对罗非鱼摄食、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设计7种不同的循环投喂模式:对照组S0(每天投喂)、S1F3组(饥饿1d+投喂3d)、S1F5组(饥饿1d+投喂5d)、S1F7组(饥饿1d+投喂7d)、S2F3组(饥饿2d+投喂3d)、S2F5组(饥饿2d+投喂5d)、S2F7组(饥饿2d+投喂7d),饲喂周期为43d。结果显示:S2F3和S1F3组鱼的SGR分别为7.00%和6.62%,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并且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 S1F3组(788.1%)、S1F5组(781.8%)和S1F7组(794.8%)与S0组鱼WGR(806.7%)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而S2F3(562.8%)、S2F5(585.0%)和S2F7组则显著降低(P<0.05),其中S2F3组鱼的WGR最低。对于饥饿1d的循环投喂组(S1F3、S1F5、S1F7组),随着投喂天数的增加,SGR呈逐渐降低趋势,且三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饲料效率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除对照组外,S1F7组鱼摄食量最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S2F3组鱼摄食量最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循环投喂模式对罗非鱼的水分、蛋白质、体脂肪沉积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投喂天数的增加,饥饿1d的循环投喂组(S1F3、S1F5、S1F7组),体蛋白和灰分含量呈上升的趋势,水分含量则呈下降趋势。随着投喂天数的增加,饥饿2d的循环投喂组(S2F3、S2F5、S2F7组),体蛋白和体脂肪含量呈上升趋势,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水分含量则呈下降趋势,且各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除S2F3显著低于S1F7外,其他各组鱼肌肉RNA/DNA比值差异不显著。饥饿1d的循环投喂组(S1F3、S1F5、S1F7组)鱼血清GPT活性差异不明显;饥饿2d的循环投喂组(S2F3、S2F5、S2F7组),随着投喂时间的增加,血清GPT活性呈下降的趋势,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GOT活性的变化趋势与之类似。S2F3组鱼血清GPT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S1F3组鱼血清TG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投喂组,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S1F5组鱼血清CHO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饥饿1d的循环投喂组(S1F3、S1F5、S1F7组)中,S1F5组和S1F7组HDL-C含量最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1F3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随着投喂时间的增长,饥饿2d的循环投喂组(S2F3、S2F5、S2F7组)鱼血清CHO和HDL-C含量呈逐渐增高的趋势。上述结果表明,罗非鱼幼鱼在饥饿后复投喂的生长中,具有较强的补偿生长能力,并且这种补偿生长效应主要通过提高SGR和增加摄食量来实现。S1F3的投喂模式在所有循环投喂模式中是最佳的。2.同一投喂模式下饲料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罗非鱼摄食、生长及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在S1F3的投喂模式下进行。按2×2双因子营养水平(蛋白30%和36%,脂肪5%和11%)配制4种试验饲料:D1(30%蛋白和5%脂肪)、D2(30%蛋白和11%脂肪)、D3(36%蛋白和5%脂肪)、D4(36%蛋白和11%脂肪)。另外配制一组参考试验料(33%蛋白和8%脂肪)。按照投喂模式和营养水平,设计9个处理组:S1F3(P30F5)、S0(P30F5)、S1F3(P30F11)、S0(P30F11)、S1F3(P36F5)、S0(P36F5)、S1F3(P36F11)、S0(P36F11)以及参考饲料组S1F3(P33F8)。饲喂周期为44d。结果显示:S0(P36F11)组的WGR最大,达到了847.2%,但与S0(P30F11)、S0(P36F5)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显著高于S1F3(P33F8)、S1F3(P30F5)、 S1F3(P30F11)、 S1F3(P36F5)、 S1F3(P36F11)、 S0(P30F5)组(P<0.05)。S1F3(P30F5)组WGR最低(687.1%),显著低于参考料组(P<0.05),但与S1F3(P30F5)、S1F3(P30F11)差异不显著(P>0.05)。参考料组的SGR最高(6.50%),但与S1F3(P36F5)组差异不显著,而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参考料组的FCE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这说明在该循环投喂模式下,饲料中过高或者过低含量的蛋白质和脂肪均不能改善FCE。在S0投喂模式下,36%饲料蛋白质水平显著提高WGR、SGR、FCE,但降低PER(P<0.05);11%脂肪水平显著提高WGR、FCE、SGR和VSI,但显著降低PER(P<0.05)。高饲料蛋白质水平显著降低CHO含量(P<0.05);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S0投喂模式组肝脏GOT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而GPT活性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高而升高。高饲料脂肪水平增加肝脏CHO含量,HDL-C和LDL-C含量与CHO的变化趋势一致。在循环投喂模式下,36%饲料蛋白质水平显著提高FCE、降低VSI和PER;11%饲料脂肪水平显著提高FCE;高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均显著提高肌肉RNA/DNA比值(P<0.05)。综上所述,在所有投喂组中,蛋白质水平为30%,脂肪水平为11%有利于罗非鱼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