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t3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4669856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范围内,脑卒中是第二大致死因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脑卒中又称中风,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以及高复发率的特点,而造成长期功能恢复障碍的一个因素是自发性的神经再生和血管新生非常有限。因此,脑卒中的治疗需要关注减少早期的神经功能损伤以及促进长期的神经功能恢复。Sirt3是一种依赖于NAD+的去乙酰化酶,在哺乳动物中具有维持代谢平衡,促进应激条件下造血干细胞的干性维持以及介导能量限制对听力的保护等多种功能,还能通过调节多个关键通路抑制肿瘤生长。此外,Sirt3可以通过调控Foxo3a、MAPK以及AKT等通路进一步调控线粒体功能,降低活性氧水平等,从而在心脏缺血中发挥保护作用。Sirt3还可以保护神经元抵抗氧糖剥夺(OGD)以及H2O2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然而Sirt3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的作用仍然是未知的。在这里,我们设计了三部分实验用以研究Sirt3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和恢复期的作用以及其潜在机制。第一部分,我们研究了Sirt3在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的作用。对Sirt3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实施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p MCAO),我们发现:脑缺血后损伤区域Sirt3表达有显著下降,而Sirt3敲除会加剧脑卒中后神经细胞凋亡以及神经功能缺陷。此外,Sirt3敲除小鼠与野生型小鼠相比,脑缺血后炎症反应和血脑屏障的破坏都会更加严重。星型胶质细胞作为哺乳动物脑内分布最广的细胞,可以通过抵抗兴奋性毒性和释放神经营养因子,在脑缺血后限制病症扩展并发挥保护作用。我们在小鼠脑缺血后损伤部位注射GFAP启动子的Sirt3过表达慢病毒。结果显示:脑缺血损伤后,在星型胶质细胞中特异性过表达Sirt3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Sirt3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我们培养原代星型胶质细胞并实施OGD实验。结果显示:OGD后Sirt3可以通过抑制HIF-1α调控VEGF的表达。因此,Sirt3有可能通过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HIF-1α和VEGF通路减少脑缺血损伤。第二部分,我们研究了Sirt3在缺血性脑卒中后恢复期的作用。在脑缺血后短期Sirt3表达水平会显著下降,而在损伤后35 d时会有一定程度的回升。我们发现:脑缺血后Sirt3敲除小鼠的神经功能恢复较野生型(WT)相比更差。通过CD31/Brd U、Neu N/Brd U以及DCX/Brd U免疫荧光染色发现,脑缺血后Sirt3敲除小鼠的神经再生和血管新生较野生型要弱。此外,Sirt3敲除后与神经血管新生密切相关的VEGF、AKT以及ERK信号通路激活均有所减弱。我们的结果表明:Sirt3有可能通过调控VEGF以及AKT等通路,在缺血性脑卒中后的恢复期对神经血管以及神经功能恢复发挥有益的作用。第三部分,我们研究了Sirt3在星型胶质细胞活化以及胶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脑缺血引起的损伤可导致星型胶质细胞被激活并形成瘢痕。炎症是胶质瘢痕形成的重要诱导因素。之前的研究发现Sirt3的激活剂adjudin可以减弱脂多糖(LPS)和脑卒中引起的神经炎症。为了进一步研究adjudin和Sirt3在抑制星型胶质细胞活化中的潜在作用及机制,我们给Sirt3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实施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t MCAO)模型,并在损伤后两天分别腹腔注射DMSO和adjudin。实验结果显示adjudin可以通过上调WT小鼠Sirt3的表达并抑制星型胶质细胞的活化。此外,在野生型小鼠中adjudin可以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和神经血管的恢复,且伴随着胶质瘢痕的减少。然而,在Sirt3敲除小鼠中看不到这一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adjudin可以通过Sirt3上调Foxo3a蛋白表达且抑制Notch信号通路,而抑制Foxo3a表达或过表达N1ICD都可以减弱细胞实验中adjudin对划痕愈合的抑制作用。因此,Sirt3-Foxo3a和Sirt3-Notch1通路可能是介导adjudin对划痕愈合抑制作用的相关信号。综上所述,我们证实Sirt3在缺血性脑卒中后的早期和恢复期都发挥着保护作用,而这与炎症反应和胶质瘢痕被抑制、血脑屏障破坏减少以及神经血管恢复增强相关。此外,Sirt3的有益作用可能与HIF-1α被抑制以及AKT和ERK信号通路被激活有关。因此有可能将Sirt3作为治疗靶点用来减少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的损伤并促进长期的功能恢复。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的发病规律和临床病理特征,并探讨目标microRNA(miRNA)在其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51名住院行手术治疗的初治EC患者,记录其基本的临床病理资料,同时采集其中16名EC患者和另外8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采用microarray芯片技术和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
第一部分胆囊癌组织中PIK3CA E545K突变与患者预后相关性的研究目的研究PIK3CA E545K突变与胆囊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以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靶向测序技术,检测130例胆囊癌患者手术标本中PIK3CA的基因序列。分析E545K突变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的统计学方法,研究E545K突变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胆囊癌患者中PIK3CA E545K
目的: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目前病因不明。OLP损害组织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pDC)及其内体膜上的Toll样受体9(Tolllike receptor 9,TLR9)明显增加,下游干扰素α(interferon,IFN-α)通路活化。本研究筛选辅助TLR9活化的互作蛋白,再进行数量、分布等验证,最后通过
定量蛋白质组学是开展癌症研究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发现诊疗标志物和调控关键蛋白。肺癌的转移和耐药一直是其诊疗中面临的难题,如何评价癌症治疗的效果亟需发现特异的分子指标。血液作为人体最重要的体液,是临床常用的检测样本。定量比较肺癌治疗不同阶段血清中蛋白质组的变化,有助于发现癌症治疗评价的生物标志物,探究癌症转移、耐药的分子机制。核酸结合蛋白(NABPs)广泛介导细胞内的基本功能,由于缺乏高效的富集方法,
目的:探明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DPNV)对神经轴突导向因子Netrin-1蛋白的影响,探索Netrin-1在调控脂肪干细胞(ADSCs)增殖、迁移及修复DPNV中的角色。阐明Netrin-1对ADSCs的调节作用与具体分子机制。为探索DPNV的临床防治的新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基础与依据。方法:(1)获取临床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的下肢缺血肌肉组织以及外周血血清,通过免疫组化、免疫荧光、Western
目的:揭示GSDMD蛋白在结直肠癌中表达模式与临床病理相关指标的关系,探究GSDMD亚细胞定位在结直肠癌发生和进展中的功能与机制。方法:通过配对结直肠癌组织芯片的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分析GSDMD表达模式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联。采用CCK8与裸鼠皮下成瘤技术检测GSDMD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应用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
在生物体发育过程中,遗传信息的改变产生嵌合体,其中部分突变使细胞获得生长优势,导致肿瘤等疾病的发生。肿瘤异质性是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使肿瘤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是一类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其中,SAHA已被FDA批准用于皮肤T细胞淋巴瘤临床治疗,但SAHA在抗实体瘤肿瘤治疗中的效果却与预期相差甚远。因此,深入理解SAHA耐药性的分子机制可为临床应用中更好地进行病人筛选和增强治疗效果
研究目的:卵巢过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是在促排卵过程中产生的最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OHSS与氧化应激反应密切相关。褪黑素是重要的广谱抗氧化剂,在人体内包括卵泡液中广泛分布。SESN2基因在抗氧化应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OHSS、SESN2及褪黑素三者间可能存在密切的联系。本研究第一、二章分别根据窦卵泡数(ant
背景:儿童中存在一些罕见血液病,比如慢性幼年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juvenile myelomocytic leukemia,JMML)、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Diamond-Blackfan anemia,DBA)、先天性角化不良(Dyskeratosis congenital,DC),发病率低,基因型和临床表型变异性大。目的:探讨JMML突变基因类型与临床特征的关系、转变为急性白血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血液系统疾病,目前认为免疫功能异常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原因,淋巴细胞活化的背后必然伴有细胞的能量代谢重组,但具体何种代谢方式参与再障的发生尚不得而知。此外,环孢素A作为治疗再障的一线用药,可显著抑制骨髓淋巴细胞的增殖,除传统经典作用途径外,它是否同时具有通过抑制淋巴细胞的代谢发挥治疗作用的功能也不清楚。为解决以上科学问题,本论文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研究,旨在为再障的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