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APL患者治疗前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对预后的影响;不同诱导缓解方案对于APL患者的疗效差异以及导致早期死亡的主要因素。方法收集2004年9月至2007年9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确诊并进行诱导缓解治疗的56名APL患者,收集治疗前的WBC及PLT,和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56名患者所使用的治疗方案分为四组:①组3例单独使用维甲酸(40-60mg/d口服)直至缓解或达2个月;②组17例使用维甲酸(40-60mg/d口服)直至缓解或达2个月同时联合使用亚砷酸(10mg/d静滴,28d为一疗程);③组使用维甲酸(40-60mg/d口服)直至缓解或达2个月同时在使用维甲酸5-7天后联合使用柔红霉素(40-60mg/d静滴,3-5次);④组联合使用维甲酸、砷剂和柔红霉素(剂量同上)。对这四组的CR率,死亡率,到达CR时间,RAS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是否有疗效差异,并对常规剂量柔红霉素组和以骨髓抑制为目标的个体化用量组进行比较分析,探讨疗效是否有差异。对56名病例中死亡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导致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结果1.高WBC组和正常WBC及低WBC组相比,其缓解率低于其他两组,而死亡率高于其他两组,治疗效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WBC组与低WBC组相比,其缓解率和死亡率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PLT计数>40×10~9/L组的患者缓解率高于PIT计数<40×10~9/L组的患者,死亡率低于<40×10~9/L组的患者,其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不同治疗方案的四组患者CR率、死亡率以及RAS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②③④组患者到达CR时间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①组患者到达CR时间要比其他三组患者长,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P<0.05)。3.常规剂量柔红霉素组个体化用量组的患者缓解率低于个体化用量组,死亡率高于个体化用量组,到达CR时间长于个体化用量组,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4.在死亡的5例患者中,使用维甲酸、维甲酸和砷剂、三联药物治疗方案的分别为一人,使用维甲酸和DNR方案的为两人。死亡时间为确诊后8-12天。死亡原因均为脑出血。5人均伴发DIC,死亡时的PLT为31.8±6.98×10~9/L,WBC计数为62±11.4×10~9/L。结论1.APL患者治疗前的初诊白细胞水平和血小板水平对缓解率和死亡率都有影响,高白细胞和低血小板为预后不良的因素。2.在诱导缓解治疗时,单用维甲酸治疗的到达缓解时间较其他组长,但缓解率和死亡率并没有统计学差异。3.柔红霉素的常规剂量组与个体化用量组相比,常规计量组缓解率低于个体化用量组,死亡率高于个体化用量组。4.APL患者的死亡原因主要是脑出血,高白细胞血症、DIC和低血小板尤其是高白是导致脑出血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