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等翻译的虚拟性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n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比较全面系统探讨了对等概念,集中对译界有关奈达理论研究的进展和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首先肯定了奈达理论的历史价值,正是奈达使对等成为一条上起专家下到普通读者都耳熟能详的翻译法则。在此基础之上,笔者针对奈达“对等”概念的理论基础及其在不同时期表述的共性和特性进行了进一步探索,期望能有助于澄清译界有关对等概念的误解,并且提出了自己的三点看法:对等理论的基础是转换生成语法和读者反应理论,前者强调抽象语言的同质性,具有机械性;后者强调具体言语行为的读者接受反应效果,具有主观性,从而导致对等概念作为翻译标准在客观性、描述性、可操作性、以及翻译行为主体,客体之间互动性本质等方面认识的历史局限性。笔者借用《吴文化读本》英译本中的译例来论证对等理论在翻译实践应用中的局限性,指出了对等理论在传递言语意义,再现原作语言美学价值方面过于笼统,没有能够充分重视文化和语言的特质性,并试图分别从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上探讨如何再现原作本身在具体历史文化环境中的言语意义和审美价值问题,指出了用对等标准来规定纵跨历史时空,横跨地域文化范畴的翻译行为是不太切合实际的。从而证明奈达“对等”概念的虚拟性,其理论难免过于理想化、带有主观性、片面性以及归化倾向。笔者揭示了进行该项研究在批评态度,发展方向,价值意义,研究应采取的方式方法,直至认识翻译本质等诸多方面的启迪意义,并且着重介绍了目前翻译领域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从而提出了从事翻译研究应该遵循的原则和基本方法,希望推动翻译研究朝向更加科学,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
其他文献
杜甫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受到历代学者的推重。近世以来,杜甫诗歌的叙事性研究逐渐成为热点。然而从西方文学理论舶来的“叙事诗”概念由于过于狭窄,并不符合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传统装饰元素的魅力与价值,现代餐饮空间设计的发展趋势以及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餐饮空间中的运用等几个方面,来探讨现代餐饮空间发展的新方向以及传统装饰元
近几十年来,人们对地史上的一些地质事件特别关注,尤其是生物群的集体大灭绝,其中有五次生物大绝灭最引人注目,而二叠—三叠纪之交的生物大灭绝是地史上最大最严重的一次灾变
在过去五十多年的时间里,尽管各家对“翻译对等”概念本身的界定以及对其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中的价值和作用的认定都不尽一致,有的甚至相去深远,由此引发的争论似乎也从未停止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交际,而在交际能力培养当中,社交文化能力的发展能够带来更有效和得体的交际。因此,除了继续进行目前的语言能力培养,对于外语老师来说,同时提高学生的
研究早孕期弓形虫感染对Wistar大鼠胎盘IL-4、IL-10及IFN-γ表达水平的变化,从而探讨弓形虫感染致不良妊娠的分子免疫学机制。将Wistar孕鼠随机分为2组:①对照组12只;②早孕
<正>在现代社会里,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不仅仅依靠家庭和学校系统的、正规的教育,大众文化、社会风俗、群体亚文化、传播媒介等社会教化方式对儿童的社会化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儿童文学和儿童文学教育是研究儿童问题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从不同角度反映特定时期儿童的精神风貌。延安时期的儿童文学和儿童文学教育处于动荡的三四
本文分析了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7版)》一书中所采用的一些修辞手段,例如限制性的知识性论断、假定的词汇标志等等。本研究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加强教师和学习者对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