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问题一直是全球范围内广受关注的话题。199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 OECD)启动“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研究项目,届时,核心素养在世界范围内成为热点研究的话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尽管定义有所差别,但总体而言,核心素养是对人的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养的全面升级,是对知识、能力、态度的综合与超越,因此,国内外教育界都已将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改革的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关键素养为目标开展有效的行动研究,为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提供依据。我国对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2016年北京权威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自此,国内掀起了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研究和课改热潮。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伴随着核心素养的广泛研究逐渐产生并明晰。学科核心素养是在与学科知识有关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人们获取知识、技能以及价值观的过程。当前,学科课程仍然是我国学校教学的主要形态,并在达成教育目标的过程中作为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课程紧密联系,如何通过课程实施过程引导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便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在学科选择上呈现明显差异,大量研究仅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并与具体学科结合来促进该学科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是,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研究却存在不足,对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引导并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思维及价值观”等的核心素养的改革尝试更加稀少。再者,通过文献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研究着眼点放在中小学课程上,在推进普职融合的今天,中高职课程的相关研究中,鲜少提及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相关研究。最后,在职业教育领域,社会、学校普遍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训练,为学生进入社会工作做准备,而缺少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以及对他们素养培育的关注。基于以上所述的目前针对核心素养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笔者决定从信息技术学科课程出发,以面向信息技术学科素养为目标,设计中职信息技术教学活动,通过教学实践观察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有否提升,以期为中职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提供理论帮助。本研究基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以探究式学习理论、合作教育理论、自主学习理论等为理论指导,设计了一学期的中职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并应用于实践。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第一章,主要阐释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以及研究意义,分析了核心素养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国内外现状,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设计了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同时阐释了本研究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章,界定本研究的相关核心概念,详细阐释了探究式学习理论、合作教育理论与自主学习理论的定义与模式及其与中职信息技术的研究发展的关系。第三章,从中职信息技术课堂现状出发,继而进行面向学科核心素养变革课堂的需求和价值分析,最后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总结当前的教学现状和目标之间的差距,从而为第四章的教学活动设计提供现实依据。第四章,在中职信息技术课堂现状的基础上,根据中职学生特点及教学目标,提出本研究的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对方案中各个环节的实施依据和意义进行详细分析。第五章,依据第四章的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两个教学案例,通过课堂观察、前后期实验等方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课堂效果比较,得出结论,以期为今后的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提供参考。第六章,对本研究进行总结,对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及教学结果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展望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应用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