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分析《史记》与《韩非子》《六韬》《汉书》《汉纪》等文献中游侠认识的不同,发现《史记·游侠列传》在游侠认识史上具有很强的特殊性。游侠在先秦两汉时期乃至后代正统观念中始终扮演着法律纲常和社会稳定的破坏者角色,但司马迁更多从精神层面即侠所承载的内在“侠义”方面来定义“游侠”,弱化了其以私权违反法令、挑战公权的破坏性的一面,而更多强调游侠重义轻生、救人缓急的道德层面的美好特质,重塑游侠形象,使之成为美好道德的楷模。造成这种与其他诸子、正史游侠观点不同的原因,除了司马迁个人的游侠观和功名观思想的作用之外,还有儒家思想对他的影响,司马迁将游侠看作儒家仁义思想的可贵实践者,对游侠的改造也正是基于儒家所提倡之精神。
本文从对“游侠”概念的考辨入手,对以往学界常产生混淆的《史记·游侠列传》中的游侠与其他文献中的游侠概念,以及与《史记》其他篇目中的“任侠”、传统研究之“墨侠”的区别进行辨析,从而对司马迁笔下的游侠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同时针对历史上《史记·游侠列传》中一些长期讨论的问题如“退处士而进奸雄”之辩、游侠与刺客之别、《游侠列传》体现的作者思想等诸多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司马迁寓于此篇的思想,包括司马迁的游侠观、功名观,及其对儒家思想的接受,这对我们深入认识司马迁及其《史记》有重要价值。
第一章对游侠概念进行考辨。一方面研究先秦两汉时期文献典籍中的游侠概念,包括“游侠”在字源学上的意义,以及先秦时期的《韩非子》《六韬》,两汉时期的《汉书》《汉纪》等文献中对游侠的认识;另一方面从《史记》出发,分析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对游侠内涵的定义,辨析“游侠”与其他篇中的“任侠”、传统研究中提到的“墨侠”的差异性,从而深刻认识司马迁所定义的游侠的特殊性。
第二章具体分析《史记·游侠列传》中的材料组织问题。包括《游侠列传》记载的人物为何只取材于汉代而不取先秦,游侠与刺客的分传问题,篇首议论部分的问题,《游侠列传》三个主要人物写法的差异问题,从文本细读入手研究《游侠列传》。
第三章主要阐述《游侠列传》中所体现的司马迁的思想观念。包括司马迁的侠义观、司马迁立名于后世的功名观,以及所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观照整部《史记》。
结语部分总结文章内容,并探讨《史记·游侠列传》对后世的影响。《史记》中高扬的游侠精神不仅对后代的民间通俗文学尤其是侠义小说中游侠形象的品质塑造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还为我们的民族文化保存了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血性力量,这也正是《史记·游侠列传》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的重要贡献。
本文从对“游侠”概念的考辨入手,对以往学界常产生混淆的《史记·游侠列传》中的游侠与其他文献中的游侠概念,以及与《史记》其他篇目中的“任侠”、传统研究之“墨侠”的区别进行辨析,从而对司马迁笔下的游侠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同时针对历史上《史记·游侠列传》中一些长期讨论的问题如“退处士而进奸雄”之辩、游侠与刺客之别、《游侠列传》体现的作者思想等诸多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司马迁寓于此篇的思想,包括司马迁的游侠观、功名观,及其对儒家思想的接受,这对我们深入认识司马迁及其《史记》有重要价值。
第一章对游侠概念进行考辨。一方面研究先秦两汉时期文献典籍中的游侠概念,包括“游侠”在字源学上的意义,以及先秦时期的《韩非子》《六韬》,两汉时期的《汉书》《汉纪》等文献中对游侠的认识;另一方面从《史记》出发,分析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对游侠内涵的定义,辨析“游侠”与其他篇中的“任侠”、传统研究中提到的“墨侠”的差异性,从而深刻认识司马迁所定义的游侠的特殊性。
第二章具体分析《史记·游侠列传》中的材料组织问题。包括《游侠列传》记载的人物为何只取材于汉代而不取先秦,游侠与刺客的分传问题,篇首议论部分的问题,《游侠列传》三个主要人物写法的差异问题,从文本细读入手研究《游侠列传》。
第三章主要阐述《游侠列传》中所体现的司马迁的思想观念。包括司马迁的侠义观、司马迁立名于后世的功名观,以及所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观照整部《史记》。
结语部分总结文章内容,并探讨《史记·游侠列传》对后世的影响。《史记》中高扬的游侠精神不仅对后代的民间通俗文学尤其是侠义小说中游侠形象的品质塑造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还为我们的民族文化保存了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血性力量,这也正是《史记·游侠列传》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