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语言研究已有几十年历史。国内外现已经有很多学者对此作出相关研究,且贡献巨大,如:Even-Zohar, Hatim, Duff, Mona Baker,王克非,柯飞,秦洪武,吴昂,黄立波等等。而Baker提出了翻译共性假说,这更为后续的翻译语言研究打下了基础。在中国,翻译语言研究已经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全面展开。人们不仅研究了翻译语言的整体特点,还从词的层面上对翻译语言进行了研究,比如:柯飞基于平行语料库语料库对翻译语言中”把”字结构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翻译汉语中”把”字句使用多于母语汉语,而文学作品中使用则多于非文学作品;秦洪武和王克非以语料库为基础,对“so……that”的汉译进行研究,并发现"so……that"的主要对应形式是零对应,且在汉语译文中对应形式较为丰富,而母语汉语中则没有固定的结构与之对应等等。这篇论文中,作者将以王克非教授建立的英汉平行语料库为研究平台,使用定性、定量和语料库研究方法来对“and”的汉译进行研究。研究的目的如下:1)以“and”的汉语翻译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的领域、写作类型、时代等条件下对“and”的汉译语言进行描述;2)以英汉平行语料库为研究平台,通过对比“and"的汉译在翻译汉语和汉语母语中的使用频率来探索翻译语言的特点;3)在语料库的背景下,研究直译和意译在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从客观的角度来进行判断。通过研究,作者发现:1)“and”的汉译在意思上有简略化的倾向;2)翻译语言研究中,没有特定的标准频率适应于所有的研究,但是大部分的“and”的汉译在翻译汉语中出现的频率都比在汉语母语中的高,而少部分汉译在翻译汉语中被过多使用;3)在王克非老师的英汉平行语料库中,54.31%的“and”是用直译方法进行翻译的。研究的最后,作者提出用翻译汉语和地道汉语中特定词汇出现的频率差来表示偏离程度,其可行程度仍待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