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语篇分析是语篇分析领域中最重要的话题之一。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政治语篇分析借鉴运用了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理论分析方法。认知语言学家对隐喻在语言和思维中的重要性的强调引发了学者们对隐喻在政治中扮演的角色进行更为全面的阐释,其中既包括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的应用,也包括隐喻在政治文本的形成和接受所涉及的认知过程和表征中发挥的功能。认知语言学家认为概念隐喻是概念化政治问题和构建世界观的重要工具。尽管国内外学者对中美政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分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主要关注的是政治运动、战争和移民等话题,对有关教育问题的政治演讲关注度不够。本研究以Lakoff&Johnson (1980)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和Lakoff (1996,2002,2004,2008)提出的架构理论为理论框架,综合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对中美教育类演讲中使用的概念隐喻和架构逻辑进行了初步分析。本文所用语料为中美政治领导人面向大学生、中小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所做的教育演讲。中美语料均分为三类:一是政府工作报告(涉及教育部分)或国情咨文(涉及教育部分),二是大学校庆或毕业典礼讲话,三是就教育事业发展所做的演讲。其中中方语料为46,631字,美方语料为22,629词。本研究采用了"Pragglejaz隐喻小组”(2007)与Charteris-Black (2004)提出的隐喻识别标准,并借鉴了Charteris-Black(2004)所提出的“源域共鸣值”的概念。通过对中美教育演讲进行的广泛深入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概念隐喻在中美有关教育问题的政治演讲中大量存在,证明了Lakoff&Johnson (1980)提出的概念隐喻普遍存在的真实性。分析发现中方语料中使用的概念隐喻主要有:旅途隐喻、植物隐喻、建筑隐喻、平衡隐喻等,而美方语料中使用的概念隐喻主要有:旅途隐喻、战争隐喻、商品隐喻、植物隐喻等。中美语料中的概念隐喻使用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其中共同使用的概念隐喻有旅途隐喻和植物隐喻,而建筑隐喻和平衡隐喻与战争隐喻和商品隐喻分别是中方语料和美方语料中所特有的概念隐喻。研究发现,概念隐喻使用的选择不仅仅是语言表达的问题,相反,概念隐喻的使用是基于身体与日常经验和知识,并与社会和文化紧密相关。分析还发现中美语料中隐喻使用的差异主要来自于两国社会文化的差异,即历史、传统与风俗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相应地,中方语料中使用的架构主要有:旅途架构、培育架构、建筑架构、平衡架构等,而美方语料中使用的架构主要有:旅途架构、战争架构、商品架构、培育架构等。经过对比分析,本文发现中美语料中对政治语篇中教育问题的架构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差异。其中中美语料中均使用的架构包括旅途架构和培育架构,而建筑架构和平衡架构与战争架构和商品架构分别是中方语料和美方语料中所特有的架构。对比分析表明,架构为我们的逻辑思考和推理提供了框架,不同的架构和概念隐喻能反映并强化各自隐含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