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集Essays是培根著名的代表作,该散文集内容广泛,写作风格独树一帜,其无数经典话语为世人所借鉴。该散文集已有近20个中译本,但对译本的研究都局限于水天同和曹明伦的译本,客观上限制了对《培根论说文集》翻译的深入研究。选题以耶夫·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为理论框架,以高健、曹明伦、蒲隆的三个译本为研究对象,对三位译者的语言选择进行分析和解释。三位均是知名翻译大家,其译作均被社会广泛认可,引用频率高。与众多《培根论说文集》中译本比较,他们的译本语言特色鲜明,翻译方法各异,对其进行顺应性研究能为重译《培根论说文集》或其他文学作品的翻译提供很好的借鉴。虽然这三个译本都畅销于市场,但曹明伦的译本市场发行量和销量最大,引用频率最高,且最受学者称赞和认可。通过研究分析,三个译本语言特色分别展现在语音、词汇、句子结构、文章信息排列、修辞、文体风格等层面上。在这些层面上,三位译者的语言特色兼具共性与差异。为此,选题尝试从顺应论视角展开分析和解释。维索尔伦的顺应论是从认知思维、社会文化、语言科学全方位的视角分析解释语言的使用。研究发现这些译本中的语言特色均是不同维度顺应的结果,语言特色的相似点出现主要是因为顺应了相似的语言结构,语言语境,社会文化语境。不同点的出现主要是因为顺应了不同的目标读者和译者自身的翻译思想。虽然三个译本的语言选择均是顺应不同维度的结果,但在顺应维度的数量上,曹明伦的顺应维度最广,主要呈现在语言结构和语境相关要素的顺应两个方面:语言结构上,曹明伦的译本既顺应了源语又顺应了译语的语言结构。高健、蒲隆的译本大体上也都顺应了源语和译语的语言结构,但两人均未能很好地顺应源语的语音结构,语言风格以及修辞。在语境相关要素的顺应上,曹明伦顺应了原文作者,译语读者以及译者本身之间的语境相关要素。高健和蒲隆的译本却未能很好地顺应原文作者的背景。研究表明,顺应的维度越多,交际活动越能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