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次研究拟通过大样本的临床标本的收集,开展与目前已知的P53、VEGF等2个胃癌标志物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研究,通过组间的差异性分析,为胃癌中医证型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对阐明P53、VEGF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认识胃癌的发生机制,预测其转归有重要作用,探求中医症候实质的关键所在。方法:本研究选取2011年5月-2013年2月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外科经过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证型参照国际中医药肿瘤学术大会颁布的《中医胃癌诊疗指南(草案)》分为脾胃虚寒、胃热伤阴、肝气犯胃、痰湿凝结、气滞血瘀、气血亏虚六种胃癌中医证型,病人年龄在26-83岁,平均年龄56.23±9.30岁,其中男性80例,女性40例,病人均经手术切除,病检确诊为胃癌。临床观察指标包括胃癌病人基本情况及病人的中医分型、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情况等。对照组:均取自正常胃组织或是慢性胃炎标本,年龄23-77岁,平均年龄59.7±8.54岁,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石蜡包埋存档蜡块均有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提供,共120例组织标本。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胃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P53、VEGF表达水平,同时镜下观察癌细胞的阳性表达情况,使用spss17.0软件包统计P53、VEGF分别在肝气犯胃、胃热伤阴、气滞血瘀、痰湿凝结、脾胃虚寒、气血亏虚六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胃癌患者P53、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平在不同胃癌中医证型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 P53蛋白水平在不同中医证型的阳性表达由强到弱依次为:痰湿凝结型>气滞血瘀型>肝气犯胃型>胃热伤阴型>脾胃虚寒型>气血亏虚型。3.VEGF蛋白水平在不同中医证型的阳性表达由强到弱依次为:痰湿凝结型>气滞血瘀>气血亏虚型>肝气犯胃型>脾胃虚寒型>胃热伤阴型。4. P53和VEGF表达的关系:两者在胃癌的表达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对胃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存在着一定的协同作用。结论:提示P53、VEGF表达水平与胃癌实证关系比较密切,说明当胃癌实证越明显、病情越复杂、病期越晚、其浸润深度越深、淋巴结转移范围越广、相应的临床TNM分期亦更晚,预后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