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是人类财富之源。随着新技术革命浪潮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直接来源。随着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如何推动技术创新活动的有效实施成为创新研究的重要课题。影响技术创新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创新的组织实施方式对技术创新的成败产生重要的影响。作为一种有效的创新组织形式,产业集群从哪些方面促进了技术创新,应当通过什么样的机制来保证其创新优势的充分发挥,我国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这都是本文力图回答的问题。本文结构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有关技术创新与产业集群的基本理论,包括技术创新和产业集群各自的概念界定、特征、分类,指出当代技术创新环境的变化以及技术创新过程本身的特性要求技术创新的实施需要跨越企业边界,通过与外界合作才能保证创新的成功。产业集群作为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组织形式,是一种有效的技术创新组织形式。通过这一部分的介绍,为以后章节的论述奠定基础。第二部分详细阐述了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优势。首先,对于单个企业的技术创新促进上,产业集群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激烈的竞争为企业提供了创新的动力;集聚效应可以吸引大量的创新资源,从而降低单个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本;专业化分工协作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通过企业间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可以弥补单个企业创新资源不足的缺陷;有利于知识和技术的传播,通过知识溢出促进了创新扩散;有利于企业间的交流与学习,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降低了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其次,作为一个有机的经济系统,产业集群不仅仅促进了单个企业具有个体特征的自发性创新,而且还通过集群内在的挤压效应和集体学习机制促进了创新的有序集成,使集群成员的技术创新活动及成果互相协调从而提高了集群的整体创新功能。第三部分分析研究了产业集群治理机制问题。首先分析了产业集群治理的必要性,指出产业的空间集聚并不必然产生创新协同效应,产业集群所表现出来的创新优势是集群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的结果。集群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是产业集群治理的基础。企业、大学或研究机构、政府及公共部门、中介服务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在集群协同创新活动中各自发挥着作用。为了保证集群有效运作,充分实现其协同创新功能,应当建立起一套有效的集群治理机制。集群治理机制的建立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宏观层面的治理机制是指社会机制,包括信任、声誉、联合制裁、宏观文化等;微观层面的治理机制是指运行机制,包括相互学习、决策协调、激励约束、利益分配等。 第四部分描述了产业集群中技术创新的实施。重点阐述了产业集群条件下企业合作开展技术创新的主要模式和组织实施方法,分析了不同合作模式与实施方法优缺点,以为产业集群成员企业进行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第五部分分析我国产业集群在促进技术创新中的缺陷,指出我国产业集群存在:没有形成发达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机制、没有形成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以及社会服务体系功能不强等问题,阻碍了产业集群对技术创新促进优势的充分发挥。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产业集群发挥技术创新优势的对策建议:一是在工业园区的规划上要坚持集群化的原则,建立相互依存的产业体系,形成一种产业“技术生物链”;二是推动产业集群中的产学研合作,选择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积极发挥大学、研究机构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推动作用;三是完善产业集群中的社会服务体系,以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在集群协同创新活动中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