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裔美国作家弗拉迪米·纳博科夫是20世纪杰出而多产的作家,许多评论家赞誉纳博科夫为英语文学中最优秀和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作为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丽塔》无疑是最具有争议的一部作品。大多数评论者主要从道德主题、后现代主义、叙述策略、时间和死亡的意象等角度对此作品进行了评论和分析。然而,从“文学伦理学”角度入手,挖掘其小说中的各种关系的深刻分析在学术界仍不多见。文学伦理学是在借鉴、吸收伦理学方法基础上融合文学研究方法而形成的一种用于研究文学的批评方法。本论文对《洛丽塔》所展现的伦理因素从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三种关系层面进行文学伦理学分析,发掘出纳博科夫的伦理思想及其道德原则,由此展现纳博科夫对于人文精神建构的价值和贡献。小说中男女主人公亨伯特与洛丽塔都生活在缺少父母关爱及教育的家庭,随着洛丽塔建立自己的家庭并且成为一名母亲,她对孩子的爱与对家庭的付出在人与社会关系层面体现了纳博科夫对人文精神的追求。经历了与亨伯特、奎蒂的感情之后,洛丽塔终于和狄克结婚,她从一个无知少女蜕变为具有高尚美德的妻子与母亲,洛丽塔宽恕了曾经毁了她的生活的亨伯特和欺骗她感情的奎蒂,在人与他人关系层面,体现了纳博科夫追求善与和谐的伦理主张。遇到洛丽塔之后亨伯特的精神不再流亡,然而,不合伦理的爱与控制使洛丽塔选择了离开。当再次见到洛丽塔之后,亨伯特意识到正是自己毁掉了洛丽塔的正常生活,他的内疚以及觉醒使他对洛丽塔的爱转化为纯洁的爱,从而在人与自我关系层面,亨伯特达到了圣洁的精神之爱。论文从文学伦理学角度解读《洛丽塔》,分析和探索了小说中的各种关系,挖掘出了纳博科夫对真善美的人文伦理思想的追求,同时也为该小说提供了一个新颖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