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rpus-based Analysis on Transferring the Literary Style in the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Hong Lou M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laopopo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艺术成就的最高峰,这部伟大而不朽的古典现实主义作品以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绚丽的艺术成就被誉为中国语言与文化的百科全书。《红楼梦》自问世以来,一直广受关注,其研究已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一“红学”。自1830年至今先后已有许多译者对《红楼梦》进行节译或全译,其中全译本已达到12种。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两个颇具影响的“红”全英译本:其中一个是英国汉学家戴维·霍克斯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另外一个则是中国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翻译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对于这两种译本的研究多采取的是定性的方法,通过例子分析抽取原文与译本相对应的词汇、句子或是段落进行对比分析。这种片面的研究往往不具代表性,单纯是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
  为了弥补定性研究的片面性与局限性,作者尝试用定量与定性、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即数据分析结合举例分析),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语料库翻译研究,从文体角度对《红楼梦》及其两部全英译本在三个层面的对比分析,即词汇、句法和篇章三个层面,来深入探讨小说文体风格的可译性以及传递的问题。
  小说的文体风格是小说艺术性的集中体现。然而小说译本的风格传译也应当作为衡量整个译本优劣的标准之一,看它是否在翻译过程中取得了功能对等效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语料库作为研究的新视角,对于理解文学作品的文体风格以及译者风格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研究方法的引入也为研究者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和思路。
  本文作者通过自建两个小型平行语料库并实现以句子层面对齐:一个是由《红楼梦》原著和戴维·霍克斯译作组成,名为CHPARA,另外一个则是有原作和杨宪益夫妇的译本组成,名为CYPARA。并且利用语料库常用检索软件来考察《红楼梦》两英译本的风格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译文风格在用词变化、句子的复杂程度以及语篇衔接上都存在着明显差异。从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上看,霍克斯的’rhe Story of the Stone都比杨宪益夫妇的A Dream ofRed Mansions的更外显化,霍译本采用了相对较长较复杂的句子的形式,运用地道的英文表达方法,容易被西方读者接受,但破坏了原文的特色和意境,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原文的风格;而相比之下,杨译本则更忠实于原文,保留了源语的文化特色,在翻译过程中尽量体现原著的风格,不论是在语言还是文体方面都保留了原著了特点。
  作者通过这种分析方法的尝试,旨在证明风格传递的可能性,杨译本在实现功能对等的同时,尽可能地再现了红楼梦小说的风格,语料库辅助研究的运用为研究提供了更为准确、科学的数据,也有力地证明了单纯定性研究的缺陷。
其他文献
本文是在现代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法、实证研究与理论总结相结合、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共整理出《广雅疏义》中150组古今字。并对所用的术语以及形、音、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具体全面的分析。以期对《广雅疏义》古今字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客观评价钱大昭在《广雅疏义》中论证古今字的得失。  本文由六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钱大昭与《广雅疏义》的基本情况,梳理《广雅疏义》以及古今字
学位
亚历克斯·米勒(1936-)是现今澳大利亚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作为一名多产的小说家,米勒迄今为止共创作十二本小说和一本短篇小说集。在他的小说中,他会对诸如移民、战争,种族冲突等社会问题表示出自己的担忧。此外,艺术、写作、友谊和死亡等话题也是他小说所关注的内容。本论文将研究米勒的三本小说——《被画者》(1995)、《普罗乔夫尼克的梦》(2005)和《秋天的莱恩》(2011)。本文将运用后殖民理论揭示
印度流散一直以来是后殖民研究的常见话题之一,其中绝大部分研究与身份焦虑相关。本文认为,不同于以往研究,阿米塔夫·高希“朱鹭号三部曲”中的印度流散者的身份焦虑得到了缓解,甚至达到平衡状态。在中国的鸦片战争背景下,印度流散者获得了一种归属感,最终形成一种集体身份。本文通过丹尼尔·巴塔尔的集体身份模式研究印度流散在鸦片战争背景下集体身份的形成过程并揭示其影响因素。  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绍高希的
学位
当今世界危机频发,在此背景下从不同角度针对危机报道的研究层出不穷,然而以西方修辞学为视角的探索尚属鲜见。2017年9月5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废除“童年入境暂缓遣返”计划,引发了美国社会的轩然大波。本文借助改进过的肯尼斯·伯克“认同”理论体系,分析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与中国四个代表性国家主流报纸中的认同策略,并揭示了各国对于撤销“暂缓遣返”计划所隐含的态度或倾向。  伯克的认同理论广受重视,但已有研
学位
托妮·莫里森(1931-)在1993年凭借其第五部作品《宠儿》成为第一个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之后,文学评论界对她的“宠爱”一直有增无减。迄今为止,莫里森已有十一部小说问世。本论文以作家前中后期的三部代表作品《最蓝的眼睛》(1970)、《天堂》(1998)和《家》(2012)为研究对象,以“家”为切入点探析莫里森笔下的美国黑人在美国社会中的生存境况,从其不同阶段创作笔调的积极变化解读莫里森的
学位
阿拉·阿斯瓦尼是近十年来埃及当代作家中最受瞩目、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亚库班公寓》作为阿拉·阿斯瓦尼的成名作,其全球销量在五年间达到了一百万册1,创造了阿拉伯文学作品销售量的记录,以至于已经超越了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埃及籍作家纳吉布·马哈福兹所有作品的销量。该作品主要反映了二十世纪末埃及现状和民众生存困境,同时通过高超的叙事手法演绎了三、四十年代到二十世纪末埃及社会的变迁宏观图谱。本文立足于小说的
学位
网络时代的到来,为人类拓展出一个有别于现实社会的另类虚拟生存空间。在此空间中人类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和交流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语言与社会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依存的共变关系,因而这些社会变化都不可避免地会在人类所使用的语言工具层面留下烙印,网络语言相比常规语言语言呈现出变异性特征。中国和俄罗斯皆为世界互联网大国,考察两国网络语言变异可以了解网络语言发展状况及其深层社会变化。本文选取中国微博和俄罗斯VK
学位
取效行为动词是俄语动词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取效行为的主要表达手段之一,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本课题研究以常见的三组俄汉语取效行为动词(“убедить_1”与“使…相信”;“убедить_2”、“уговорить”、与“说服”;“доказать_1”与“证明_1”)为研究对象,以莫斯科语义学派的支配模式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方法,借助俄罗斯国家语料库(Национальныйкорпу
学位
长期以来,语言迁移现象在二语习得与教学领域一直被认为是一个重要课题。许多研究者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了探讨。涉及两种语言的汉译英和英译汉毫无例外地也受到语言迁移的影响,尤其是负迁移的影响。所以,在汉英翻译中,英译文往往会受到汉语的影响,出现中式英语的现象,反之亦然。由于负迁移影响翻译质量,因此,寻找有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负迁移的影响,成为翻译实践研究的重要课题。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功能及表达形式
学位
修辞格即通过打破语言常规、运用非常规语言以加强语气或增强表达效果的各种语言手段。根据何兆熊的观点,修辞格与日常会话中的隐含意义有共通之处,因此,运用合作原则来指导汉语修辞格英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文以《围城》原著及英译本中九种修辞格为语料,试图研究汉语修辞格,尤其是比拟格,如何通过违背合作原则中的具体准则而产生独特的会话含义和修辞效果。此外,本文还尝试性地探讨了如何在合作原则指导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