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H·劳伦斯是20世纪著名的作家,他虽著有如代表作《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多部著作,但却因作品中的争议性描写,而备受抨击,长期流亡在外,一生曲折坎坷。其作品的命运也如他的人生一样,几经波折。《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劳伦斯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用直白的方式表现灵与肉的结合,以表达对崇尚机械的资本主义的英国社会的强烈批判。该书由于内容中出现的性描写等敏感内容,虽然传播甚广,却遭禁长达数十年。本文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研究背景,回顾了国外对劳伦斯及《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评价以及国内相关研究的情况,描述了要研究的问题及准备采取的理论方法。根据《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在中国的译介状况及特点,笔者认为勒菲弗尔的操纵理论能够有效地对译介过程中的许多相关问题以及《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在中国译介形象的变迁作出合理有效的解释。第一章分析了劳伦斯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考察了国外对《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一书的评价。《查泰来夫人的情人》从一开始遭到拒绝、批判,到20世纪60年代经过辩论与审判后终于恢复名誉,堪称历经曲折。此后,人们开始认识到其文学艺术价值,并开始从多种理论角度对劳伦斯及其作品进行评论。第二章主要对劳伦斯及《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在中国的译介过程的考察和分析。本文将译介过程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50-70年代和新时期,考察各时期的译介情况及其原因。从20世纪《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出版之后,对该书的进展介绍和正面评价到1936年饶述一译本的出版,到20世纪50-70年代由于早期在意识形态上向苏联靠拢,英国文学译介侧重于古典文学,劳伦斯的作品没有得到译介,到后期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劳伦斯更被定性为“颓废作家”,被斥为资产阶级作家,其作品也因内容中的性描写情节而被定位成“黄色作品”,再到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作品逐渐走向经典,《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译介走过了一条坎坷曲折的道路。第三章首先从词语的添加、弱化、褒贬程度表现的不一及书面或口语表达方式的选择等方面对比了1936年饶述一、2004年赵苏苏和2010年黑马的三个译本;分析了译者对文本的操纵,接着阐述各时期有影响的机构、团体或个人关于《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文学评论对该书传播的影响及出版社对作品译介的操纵;之后考察在不同时期《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在中国的评价情况,以及它是如何影响了该书的文学定位,造成文学观念的操纵;最后分析由《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在中国的形象变迁所体现的译介操控。最后笔者得出结论,作用于译介过程各个因素上的操控,不仅左右着《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在中国的形象变迁,也影响了读者对该文本的文学价值的认识。一部文学作品的译介形象,是各种操控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对这些操控现象进行揭示和分析,将有助于在文学价值上还该文本以其本来面目,也有助于读者从中获得更佳的审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