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于江苏兴化的毕飞宇,自1991年发表处女作《孤岛》以后,一直保持着敏锐的感受力和旺盛的创造力,为文坛奉上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如《玉米》、《平原》、《哺乳期的女人》、《上海往事》、《推拿》等,于是,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两届小说选刊奖、三届小说月报奖等荣誉纷至沓来,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其小说成功的叙事艺术。论文主要以毕飞宇的短篇小说为研究对象,从叙事对象、叙述技巧和叙事意义三个方面来阐述其文本的叙事艺术,这三个方面互相独立又相互渗透,它们层层深入地向读者展示了短篇小说独特的魅力。.毕氏把生活中发生的一切进行筛选和过滤,去粗取精,留下了第一部分的论述主题——叙述对象,即创作时所选择的表现对象,具体表现为小说情节的设计及小说人物的选择。他的短篇小说情节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他独特的“讲故事”的叙述方式,作者总是努力用一根线来串联情节,这根线通常表现为人或物、时间或地点,在情节的铺陈中,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阅历及思考的角度,挖掘出不同的层次的丰富的主题。由于作者以“疼痛”为创作母体,所以他笔下的主要人物大多为弱势群体——女性和儿童,他们有思想、能行动,按照自身的性格逻辑行走于文本中。第二部分的阐述对象为其短篇小说中所运用的叙事技巧,它是作者引导具有思考与反省能力的读者进入到小说深层意境中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一个作家从哪种角度去观察自然、社会、历史与现实,直接关系到他的创作将采用什么样的艺术表现方式。论文主要从视点的固定、流动以及语言的陌生化、诗意化、哲理化两个方面来探讨毕氏的小说技巧。视点一旦在小说中形成后,也就获得了一部分自我生存的权利,会按照自己的方式结构故事,成为小说构思的基础,语言则是叙事技巧的外在表现形式,如果说陌生化和诗意化是吸引读者的手段,那么哲理化便具有了牵动读者心灵、给人留下无限思考的力量。作者运用这些叙事技巧的目的是为了与读者进行交流,这关系到文本所抵达的艺术深度。叙事对象的选择和叙事技巧的运用都是为第三部分的叙事意义服务的,如果说前两者是方法和基础,那么后者就是目的和方向,优秀的短篇小说应达到审美品格与内在意义的完美统一,作家在探寻历史真相,触摸现实百态时,深入到生活的内核中,去感悟生命的本质和意义,他的创作目的不是让读者仅仅局限于肤浅的瞬间的阅读快感,而是要传达给读者富有象征意义的某种暗示,在接受这种暗示的同时,文本意义的深层建构就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