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春节联欢晚会一个特别的芭蕾舞《敦煌飞天》吸引无数观众的眼球,其舞蹈动作整齐划一、舞台表现力令人惊艳,让观众穿越千年,重回盛世敦煌。公元前一世纪,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古代丝绸之路,而敦煌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连接了亚欧文明,成为了多元文明和重要交通枢纽的交汇点。宗教的传入带来了文明的碰撞,敦煌飞天在经过中印文化洗礼后,成为了我国宝贵而独特的文化遗产。敦煌文化是我国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重要的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形式的随意化、动态的流动性,给了我们更多想象的空间。然而面对我国高速发展的数字化科技手段,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结合数字技术进行创意化表达,将非物质资源实体化是我们传媒研究者共同的课题。增强现实技术是我国近两年较为流行的数字化传播方式,它通过移动设备将虚拟和现实结合在一起,不需要任何穿戴显示设备,为用户带来了更加方便快捷的体验。文化表达的本质在于内容表达,增强现实不过是可视化内容呈现的一个方式,它人机交互和虚拟结合的特性有助于文化内容的形象化、可视化,笔者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共同探究增强现实技术在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特点和优势。理论上,增强现实技术作为传播方式,它必然有其固定的传播特点,本文将从国内研究较少的德弗勒互动传播模式出发,从德弗勒互动传播的几大要素分别解读增强现实的传播特点,以其为基础设计开发增强现实产品。实践上,选择具有概括性特点的文化形象飞天利用增强现实技术进行设计和开发,在德弗勒互动传播理论的指导下,借助数字化手段创新性表现大众脑海中未经可视化的文本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