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基于纤维束骨架示踪的空间统计方法对癫痫患者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目的:癫痫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是由于大脑神经元的突然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脑功能障碍。既往研究证实癫痫是以灰质损坏为主。但是近年来由于影像技术的发展,对大脑白质进行研究,发现癫痫患者存在白质的变化,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可以对脑白质通路进行可视化。本研究主要是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弥散张量成像和基于纤维束骨架示踪的空间统计方法(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TBSS)从结构方面探讨癫痫患者脑白质的变化,并分析分数各向异性(FA)、平均扩散率(MD)、轴向扩散率(AD)和径向扩散率(RD)的变化在癫痫患者脑白质结构损坏中意义,从而为癫痫患者的诊断、手术治疗、预后与疗效评估提供客观的影像学证据。方法:26名癫痫患者和42名健康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和惯用手方面匹配。所有入组的研究对象均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及脑电图检查。基于TBSS观察癫痫患者与正常健康对照组之间FA、MD、AD和RD具有显著性差异的脑白质区域。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癫痫患者的FA显著降低,MD、AD及RD显著增加。组间差异主要在丘脑前辐射、皮质脊髓束、胼胝体、扣带回、大钳、小钳、额枕下束、下纵束、上纵束和钩束。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癫痫患者存在双侧对称脑白质结构损坏。基于TBSS分析癫痫患者脑白质结构的变化具有很大意义。第二部分基于弥散张量成像的癫痫大脑结构网络研究目的:神经网络连接的结构基础是大脑多个功能区域中白质纤维束的连接。目前对复杂结构网络的评价主要基于图论知识,将大脑网络转化为节点和连边,构建大脑拓扑结构网络,从而揭示大脑网络连接和大脑内部信息的处理和传递机制。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基于DTI技术和TBSS构建了结构性脑网络,计算了全脑网络和局部脑区的网络拓扑参数,分析癫痫患者全局和局部脑区的网络特征。方法26名癫痫患者和42名健康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和惯用手方面匹配。所有入组的研究对象均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及脑电图检查。DTI数据预处理与构建脑网络使用Gretna软件(http://www.nitrc.Org/projects/gretna/)进行全脑和局部区域图论指标的计算和统计。主要的参数包括:全局效率、局部效率、聚集系数、特征路径长度、标准聚集系数、标准特征路径长度以及小世界属性。结果1、癫痫患者全局效率、局部效率、聚集系数显著降低,特征路径长度升高,标准聚集系数和标准特征路径长度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2、癫痫患者的节点度值右嗅皮质、左侧中央旁小叶显著降低。节点局部效率和节点聚集系数在右嗅皮质、右回直肌显著降低。3、癫痫患者右后扣带回-右楔前叶,左楔前叶-右楔前叶功能连接减弱。结论癫痫患者网络拓扑结构发生变化,主要是全局效率、局部效率、聚集系数显著降低,特征路径长度升高;同时不同脑区间功能连接下降。第三部分认知行为干预对癫痫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目的:癫痫不仅仅是神经功能缺损,更重要的是心理和精神问题,严重影响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功能。癫痫共病焦虑抑郁最常见,其中在反复发作的癫痫患者中发生率20%-55%。癫痫共病焦虑、抑郁是由神经生化、生理共同或相互依赖导致的,其中过程中也涉及到边缘系统和多种神经递质,5羟色胺在癫痫共病焦虑、抑郁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但与其他神经系统的疾病患者相比,两种疾病治疗之间的药理学相互作用使其变得非常复杂,抗抑郁药物可能会导致或加重癫痫发作,临床诊治过程中医生不愿意为癫痫患者使用抗抑郁药物或者患者拒绝服用抗抑郁药物,这已被确定为癫痫患者抑郁症治疗的主要障碍。因此,一些心理学治疗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临床控制癫痫和改善精神心理问题。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是临床诊治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心理治疗方式,其主要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改变患者的思维和行为来达到治疗效果。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其对精神疾病和慢性身体疾病患者的情绪和生活质量有很好的影响。本研究以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认知行为治疗,探讨其对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并进行分层分析,进一步探索认知行为治疗对不同人群的疗效评价.方法纳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或病房的95例癫痫患者,符合2017年国际抗癫痫联盟发布的癫痫诊断标准,CBT组(n=46)和对照组(n=49)。所有受试者均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完成8周的评估和认知行为干预。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MA)和癫痫生活质量-31量表(QOLIE-31)在基线和终点评估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结果:1、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变化组内分析显示,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焦虑、抑郁得分较干预前下降。与对照组比较,CBT干预组抑郁量表得分干预前后变化值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第8周结束时,焦虑、抑郁得分2组患者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干预前后两组生活质量比较,情绪健康、精力/疲惫、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药物影响、总综合生活质量、发作担忧和总分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CBT组干预前后的综合生活质量、发作担忧和总分变化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8周结束时,情绪健康、总体生活质量和发作担忧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癫痫发作频率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癫痫发作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CBT组患者癫痫发作频率较干预前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癫痫发作频率较干预前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CBT组患者癫痫发作频率明显减少(P<0.05)。3、基于广义估计模型的干预对焦虑和抑郁的影响分析与对照组比较,CBT干预在抑郁总人群中得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焦虑得分发现,与对照组比较,CBT干预在焦虑总人群中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女性以及抗癫痫药物使用人群中发现CBT干预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4、基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MA)的广义估计模型的干预效果分析,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CBT干预组在总分、癫痫发作担忧、认知功能和药物影响等维度上明显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分析发现,联合用药组患者CBT干预组的总分和认知功能以及药物影响的评分均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药组患者CBT干预组的总分、发作担忧、认知功能评分高于联合用药组(P<0.05)。男性患者CBT干预组的总分、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女性(P<0.05)。女性患者CBT干预组的总分、发作担忧、精力/疲惫、认知功能、药物影响高于男性(P<0.05)。结论:1、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改善癫痫患者的焦虑、抑郁,在焦虑总人群中疗效不显著,但进一步分析显示对女性及抗癫痫药物使用人群中疗效更显著。认知行为干预对抑郁总人群的有明显疗效。2、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明显改善癫痫发作频率。3、认知行为干预后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在总体生活质量、情绪健康以及发作担忧等维度明显改善,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和抗癫痫药物的种类人群生活质量维度改变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