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网球肘是肘关节外侧的慢性损伤性疾病,医学名为肱骨外上髁炎,主要症状为肱骨外上髁部的疼痛及麻木感,在拿重物、倒水等活动需前臂用力以及手腕背伸动作时加重。肘关节的损伤不仅会导致局部疼痛,且限制关节功能,影响常用手臂的工作和运动能力,导致工作效率降低,生活质量下降。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的使用越来越普及,长时间电脑工作者,需要手腕及肘关节、前臂肌肉群长时间用力,他们患网球肘的几率大大增加。另外运动员、木工、瓦工和家庭主妇也是网球肘的易患人群。还有一些运动前热身及拉伸不足、运动中姿势不良等原因导致肌肉及关节受伤。
目前网球肘的治疗,西医主要采用西药封闭治疗、手术、物理治疗、口服镇痛药等。中医主要治疗方法有针灸、推拿按摩、针刀等。但是在临床中仍没有关于网球肘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前期临床研究和临床经验结果表明,黄石玺教授运用毫火针治疗网球肘的疗效确切,故本研究意在客观评价毫火针的镇痛效果及肘关节功能改变,以期能为网球肘的治疗提出新的、安全、更有效的一种治疗法。
目的:
1.探讨毫火针治疗网球肘的近期及远期镇痛效果。
2.网球肘中医治疗规范的完善。
方法:
病例收集时间:2016年04月至2017年02月期间就诊的网球肘患者,共24例,随机分为治疗区12例,对照组12例。
1.符合纳入标准的网球肘病人,排除桡管综合征、肱桡关节滑囊炎、神经根型颈椎病及肱骨内上髁炎(高尔夫球肘)。
2.观察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填写病例报告量表,运用统计软件SAS8.2分析患者一般情况、疗程、主要症状计分、每次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及随访检查,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镇痛疗效。
3.将2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用常规针刺法配毫火针治疗,对照组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停止服用所有镇痛药3天后再来院进行治疗。一周两次进行治疗,总共治疗9次。第一次治疗前填写治疗前24h平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和疗效评定计分表(疼痛、压痛、Mills征、中指及腕背伸阻抗试验)。
4.对照组治疗穴位以合谷、外关、手三里、曲池、手五里、肘髎、天井及肱骨外上髁处阿是穴为主,加配3~5个阿是穴。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毫火针点刺阿是穴、合谷、手三里、曲池。两组均患侧取穴。
结果:
1.本研究共纳入24例患者,其中治疗组12例,无脱落病例;对照组12例,无脱落病例。治疗组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为33~63岁,平均年龄50±10岁,病程9.3±6.9个月;对照组男性5例,女性7例,年龄为34~60岁,平均年龄48±7岁,病程8.9±6.0个月;患病部位:左侧10例;右侧9例;双侧5例;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及病程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痊愈4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1例,显效率66.6%,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显效率25%,总有效率83.3%。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具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向。
3.治疗前,治疗组主要症状计分平均4.5±1.7分,对照组主要症状计分平均4.5±2.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主要症状计分平均为0.8±0.7分,对照组主要症状计分为1.7±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Mills征试验阴性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为83%,对照组为50%。治疗组消除症状优于对照组。
4.每次治疗前两组间VAS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次治疗后两组的VAS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5.治疗结束后第30天进行随访并观察VAS评分。治疗后第30天平均疼痛值,治疗组0.3±0.8,对照组0.7±0.6,P值0.0576。治疗后第30天最大疼痛值,治疗组0.5±0.8,对照组1.2±1.0,P值0.0986。两组间治疗后第30天的平均疼痛和最大疼痛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6.治疗开始前与治疗结束后,两组内对比,VAS均明显下降(P<0.05)。
结论:
1.毫火针治疗网球肘有效,能够改善症状,缓解疼痛。
2.毫火针治疗网球肘短期效果确切,远期效果不确定。
网球肘是肘关节外侧的慢性损伤性疾病,医学名为肱骨外上髁炎,主要症状为肱骨外上髁部的疼痛及麻木感,在拿重物、倒水等活动需前臂用力以及手腕背伸动作时加重。肘关节的损伤不仅会导致局部疼痛,且限制关节功能,影响常用手臂的工作和运动能力,导致工作效率降低,生活质量下降。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的使用越来越普及,长时间电脑工作者,需要手腕及肘关节、前臂肌肉群长时间用力,他们患网球肘的几率大大增加。另外运动员、木工、瓦工和家庭主妇也是网球肘的易患人群。还有一些运动前热身及拉伸不足、运动中姿势不良等原因导致肌肉及关节受伤。
目前网球肘的治疗,西医主要采用西药封闭治疗、手术、物理治疗、口服镇痛药等。中医主要治疗方法有针灸、推拿按摩、针刀等。但是在临床中仍没有关于网球肘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前期临床研究和临床经验结果表明,黄石玺教授运用毫火针治疗网球肘的疗效确切,故本研究意在客观评价毫火针的镇痛效果及肘关节功能改变,以期能为网球肘的治疗提出新的、安全、更有效的一种治疗法。
目的:
1.探讨毫火针治疗网球肘的近期及远期镇痛效果。
2.网球肘中医治疗规范的完善。
方法:
病例收集时间:2016年04月至2017年02月期间就诊的网球肘患者,共24例,随机分为治疗区12例,对照组12例。
1.符合纳入标准的网球肘病人,排除桡管综合征、肱桡关节滑囊炎、神经根型颈椎病及肱骨内上髁炎(高尔夫球肘)。
2.观察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填写病例报告量表,运用统计软件SAS8.2分析患者一般情况、疗程、主要症状计分、每次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及随访检查,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镇痛疗效。
3.将2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用常规针刺法配毫火针治疗,对照组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停止服用所有镇痛药3天后再来院进行治疗。一周两次进行治疗,总共治疗9次。第一次治疗前填写治疗前24h平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和疗效评定计分表(疼痛、压痛、Mills征、中指及腕背伸阻抗试验)。
4.对照组治疗穴位以合谷、外关、手三里、曲池、手五里、肘髎、天井及肱骨外上髁处阿是穴为主,加配3~5个阿是穴。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毫火针点刺阿是穴、合谷、手三里、曲池。两组均患侧取穴。
结果:
1.本研究共纳入24例患者,其中治疗组12例,无脱落病例;对照组12例,无脱落病例。治疗组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为33~63岁,平均年龄50±10岁,病程9.3±6.9个月;对照组男性5例,女性7例,年龄为34~60岁,平均年龄48±7岁,病程8.9±6.0个月;患病部位:左侧10例;右侧9例;双侧5例;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及病程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痊愈4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1例,显效率66.6%,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显效率25%,总有效率83.3%。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具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向。
3.治疗前,治疗组主要症状计分平均4.5±1.7分,对照组主要症状计分平均4.5±2.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主要症状计分平均为0.8±0.7分,对照组主要症状计分为1.7±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Mills征试验阴性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为83%,对照组为50%。治疗组消除症状优于对照组。
4.每次治疗前两组间VAS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次治疗后两组的VAS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5.治疗结束后第30天进行随访并观察VAS评分。治疗后第30天平均疼痛值,治疗组0.3±0.8,对照组0.7±0.6,P值0.0576。治疗后第30天最大疼痛值,治疗组0.5±0.8,对照组1.2±1.0,P值0.0986。两组间治疗后第30天的平均疼痛和最大疼痛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6.治疗开始前与治疗结束后,两组内对比,VAS均明显下降(P<0.05)。
结论:
1.毫火针治疗网球肘有效,能够改善症状,缓解疼痛。
2.毫火针治疗网球肘短期效果确切,远期效果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