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派的民生关怀与实践--以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例的考察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8881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能载舟亦能覆舟,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关系如此微妙而又谨慎。自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到清末声势浩大的天平天国起义,数千年来君主都在统治民众的思想方法上挖空心思,他们对于民众的关怀体现在方方面面,从制度规范到思想约束,中国传统社会至晚清时期,已经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处理方式,然而世界的迅猛发展使得晚清的时局一直处于巨大的变化之中,作为最高统治者下施行具体施政方针的各级官员,都在为巩固清王朝的统治建言献策。
  洋务派地方官员在此一时期的清朝官场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以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地方大员在处理民生领域时既顺乎传统在围绕农业生产生活方面给予关怀,也顺乎时局在西方的器物影响下开展民用企业、教育领域的民生关怀实践。
  本文从民众的基本生存空间入手,通过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变化说明洋务派地方官员民生关怀的必要性,继而提出传统的民生关怀与受西方影响下的民生关怀,这是关乎君统治天下的执政方针的体现,也是洋务派地方官员的民生关怀所指。最后从他们作为的实际效果来进行评价与反思他们的民生关怀与实践,认为洋务派地方官员始终是围绕维护最高统治者的统治为指导思想,在“中体西用”的指导下,他们并未能做到真正的为民着想,在具体的作为中仅仅体现了表层的民生关怀,即出现问题解决问题,治标不治本,而在逐利的过程中也未能实现民富,仅仅有突破农商关系的趋向,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指向统治阶级所关乎的天下,即统治者的天下,而不是天下人的天下,但是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他们还是为普通百姓留下了近代化的遗产,譬如近代的工业就此发展,新的阶级的产生等等。由此本文的结论认为洋务派地方官员的民生关怀及其实践在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上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作为清王朝“自我革命”的洋务运动从整体上而言是失败的,因而在对作为最基础的统治单元民的关怀上,是一种表层的民生关怀。由此指出在变局之下,最高统治者作为中枢必须首先转变思想,以上率下,提升整个官僚集团的作风,继而从民间的反馈中不断改进施政方针,带领国家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其他文献
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众多城邦都产生了僭主政治,因为范围大,持续时间又比较长的缘故,这段时间又被后人称为“僭主时代”。“僭主时代”的出现有其原因,首先是古希腊的政治环境发生了变化,贵族统治崩溃,新的政治制度又尚未出现,这使得许多城邦陷入混乱,急需强有力的领导者来稳定局势,这是外部因素;其次,分析僭主的身份可以知道,僭主大多出身贵族,他们背后有家族支持,大家族成为各大城邦僭主的主要来源;
学位
伊丽莎白一世即位初期,英格兰国内政治局势尚未安定,宗教情况十分复杂。同处于16世纪席卷全欧洲的宗教改革大潮中,欧洲大陆的宗教冲突与形势变化,也对英格兰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其中,一场针对胡格诺的大屠杀,于1572年的圣巴托罗缪之夜在巴黎爆发,暴力行为随后在外省各地纷纷展开。圣巴托罗缪大屠杀的消息,一方面由外交使节通过公文书信反馈给女王和宫廷;同时,包括歌谣和小册子等在内的英国新闻出版物,也跟进刊
19世纪以来,文明与国家起源在历史学、人类学与考古学等学科领域展开研究,打破了以往神学家、旅行家等人的随意解释,文明与国家起源研究日益系统化、科学化和理论化。1877年,摩尔根《古代社会》的发表,标志着人类学研究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为文明与国家起源的理论化研究奠定了基础。摩尔根提出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的起源理论,并伴随着生产技术、家庭和财产的发展,这一观点动摇了当时资产阶级所信奉的私有
学位
海登·怀特作为当代西方史学理论界影响深远的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元史学》更是促使历史学发生了后现代的叙事转向。本文主要从海登·怀特《元史学》的发表前对怀特的史学观念进行一个探究。回顾怀特50年代、60年代初期的历史作品可以看出其多是站在实证主义的角度解读历史,1966年《历史的负担》一文体现出怀特对历史学科的重新思考,1973年《元史学》的诞生则为怀特的叙事主义史观奠定了基础。那么怀特思想观念是如
学位
叙事主义历史学以“为历史解负”作为目标,把历史学的研究从对过去的确证推进到了历史学家著述的研究。自古典时代起,历史学作为一项“探究”的事业,便以其求真的特性有别于修辞学与诗学。在这个科学化进程中,历史学以尊重材料为基础,从而奠定了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铁律尤在。对于兰克而言,历史通过历史著述自言其身,历史学家的唯一任务就是尽可能的收集资料。柯林武德的重演论反驳了这种幻想——史料总有断裂的痕迹,需
学位
青苗会最初是以保护庄稼(青苗)为目的,进行祭祀和相关社会活动的地方性村社组织,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普遍存在于中国北方农村,江浙一带的农村也偶见青苗会的存在。本文对青苗会社会与政治功能的研究集中于近代,其中将清末以及民国时期(1901-1949)作为重点探讨的时间段。北京郊区主要包括近京四郊以及宛平县(今西城、丰台等区)、大兴县(今大兴区)、昌平县(今昌平区)、顺义县(今顺义区)、房山县(今房山区
学位
中国一直都有文史不分家的传统,文学和史学一直都具有亲缘性,李长之是一位学贯中西、文史兼通的跨领域人物,他的成就与他生长的环境和经历是分不开,李长之的历史学思想不仅存在于义理还在于他对西方古典哲学尤其是康德哲学思想的继承,还在与他对生命哲学派关于情感、语言、甚至道德的发扬。从内在的来说,他自小受到的传统儒学的教育和所生活的时代都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历史思考和深刻的历史学意识,李长之对历史学的理解和对历史
民国时期内外交困,边疆危机与日本侵华危机相互交织,西北地区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国人纷纷关注西北。随着西北开发呼声的高涨,西北考察成为了热潮,政府组织的官方考察及社会团体与个人自发的考察活动纷纷兴起,众多知识分子走进西北地区,边行边记,关注西北社会及问题,集结成西北行记,以自身所长探讨对策,发表真知灼见,力图为西北开发及社会进步张本。  民国时期到西北考察的人员众多,本文主要以《西北行记丛萃》为中心,
学位
刘咸炘是民国时期蜀地的一位学者,是学人研究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无法绕过的人物。一生著述丰富,治学涉及史学、哲学、文学、目录学、宗教学以及书学等诸多领域,是中国近代史上卓有成就的史学家。因刘咸炘一生足不出川,与外界联系较少,加之英年早逝,故与民国时期其他知名学者相比,对其不甚了解。先生治学严谨,其学术思想以巨著《推十书》为标志,共二百三十一种、四百七十五卷,价值非凡。  刘咸炘对中国古史研究范围广泛,
学位
近代“民族国家”观念作为一种思潮来自于近代西方国家,传入东方后,引起了近代以来知识分子的思考,成为爱国知识分子共同高举的一面旗帜。本文则试图通过对近代严复民族国家思想形成的背景、民族国家思想构成主要内容以及严复民族国家思想的影响等方面的论述,阐明严复民族国家思想的体系,以及其思想对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所具有的意义。文章主要采用历史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通过对严复书信、日记、译著、诗文等资料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