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汉语“在”词性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xce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早在甲骨文时代就已经大量出现,到现在为止都是一个常用词。但是对“在”的词性,语言学界一直以来都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在”在先秦时代只有动词的用法,其介词用法产生于西汉或者更晚的时期;另外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在”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兼有动词和介词两种用法。那么“在”语法化的过程和细节究竟是怎么样的呢?介词和动词的区别及鉴别标准是什么呢?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汉语语法史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全文分为五个部分,一、绪论,即前人的研究成果概述;二、甲骨文“在”词性研究;三、金文“在”词性研究;四、上古传世文献“在”词性研究;五、“在”的语法化过程。本文选取上古时期的多种文献材料(甲骨文、金文、传世文献)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其中出现的“在”的使用情况。通过对“在”的动词和介词用法的分析,我们得知,先秦时期,“在”在词性上仍然是动介兼类词,动词的用法更强于介词的用法,但是不能否认“在”从先秦时期就已经开始虚化,并渐渐成为了比较典型的介词。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存在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单纯口服二甲双胍治疗及其与利拉鲁肽联合治疗对患者血糖、GA、HbA1c、体重控制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伴胰岛素抵
<正>时间:2018年11月5日(14:30-17:40)地点:深圳设计大厦5楼住建局第二会议室陈振基:各位同志,下午好!感谢各位来参加标准专题工作沙龙。最近国家发布了《标准化法》,在国家
综合性医院档案管理中的核心工作即是档案分类管理,这是保障档案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是医学档案相关管理科学开展的保障。医院档案分类管理可以向档案信息使用者提供
尽管译者在人类文明的传播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在传统译论中,译者的地位仍被视为从属于原文,译作也通常被认为不如原作。由于传统译论的限制,翻译学领域对风格
近期.国家打出了振兴汽车产业的政策组合拳.利好消息一个接一个。日前.相关部委出台了规定.对于节油率在40%以上的混合动力汽车.其补助标准将达到5万元/辆.并且鼓励在公交、出租等公
本文以“致使”范畴中最典型的句式—“使”字句为研究对象,选取中古时期具有代表性的10部文献为语料,以三个平面理论为指导,多角度地描写了中古汉语致动式“使”字句的结构
电视公益广告,主要是指由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和电视媒体等部门发布,并以电视为主要传播载体,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大众和公共的利益,为提升人民群众生活
本文研究的是汉语数量名词的特征及名词复数。根据使用量词与否,汉语被划分为量词性语言。量词性语言中的名词是否有可数/不可数之分。自上世纪50年代起,这一语言现象得到许
近年来,许多外国文学名著的重译本越来越多。关于重译的讨论也随之愈演愈烈,观点各不相同。然而本文作者认为文学重译是有必要的,并试图从接受理论的角度分析文学作品重译的
本文旨在应用耶夫?维索尔伦在《语用学新解》中提出的顺应理论对口译中复杂的语境因素进行研究。耶夫?维索尔伦的语用综观论从认知的、社会的和文化的整体角度对语言现象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