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术写作中,言据性标记语(据素)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表明信息来源、协调人际功能的语言手段。不同类型的据素通过不同的语言实现方式,不仅表明了信息的来源,也暗含了作者对该命题可靠性的评价,具有人际功能。然而,目前尚无研究对我国学习者英语学术写作中言据性标记语的使用特征进行系统描述。本研究旨在考察我国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中言据性标记语的总体使用情况以及本科、硕士、博士三个阶段的二语学习者使用言据性标记语的异同。结合前人对言据性的分析框架,本文主要以三本国际知名应用语言学期刊上的10篇文章为基准,分析了 25篇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10篇本科论文、10篇硕士论文、5篇博士论文)中四类言据性标记语的使用频次以及每一类言据性标记语对应的语言体现形式,并对本硕博三个阶段学生论文中言据性标记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对语料的标注、统计和分析,本研究的发现主要有:总体而言,我国二语学习者在英语学术写作中使用言据性标记语主要呈现以下特征。首先,学生论文中出现言据性标记语的总频次与期刊论文非常接近,表明我国学生与专家学者一样,在学术写作中大量使用言据性标记语。另外,与期刊语料情况相同,学生论文中汇报据素和推断据素出现的频率都显著高于感官据素和信念据素。就具体某一种据素的使用频率而言,学生与专家则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表现为学生比专家显著多用感官据素和汇报据素,而显著少用信念据素和推断据素。就各类据素的具体语言体现方式而言,学生论文不如期刊论文灵活。与专家相比,学生更倾向于使用一些比较保守、固定的言据性资源,有过度依赖"客观证据"以及他人观点并且避免直接表达自己观点的倾向。本硕博三个年级的对比研究发现,中国学生对四类据素的使用呈现不同的特征。从本科到硕士阶段,四类据素的使用频率均呈下降趋势,且差异较明显。从硕士到博士阶段,汇报据素和推断据素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感官据素有所下降,而信念据素变化不大。从语言使用特点来看,中国学生使用言据性标记语的能力逐步增强。本科生论文表现出一定的中介语特点,存在一些言据性资源的误用现象。硕士阶段学生比本科阶段学生对言据性资源的把握有所进步,博士则更谨慎,但有时会矫枉过正。本研究具有理论和教学上的意义。从理论上来讲,本研究揭示了言据性在二语学术写作中的具体体现以及不同阶段的二语学习者使用言据性标记语的异同,加深了我们对言据性这一语言现象的认识;从教学上讲,本研究能引起教师对言据性标记语的重视,为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提供实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