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教材变迁的风向标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u_u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改革与社会的进步、发展密切相关。高等教育思想的改革必然带来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变革。教材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是随着课程的改革而发展变化的。课程改革是教材变迁的风向标,每一次课程改革必然会在教材建设中体现出来。透过课程演变的脉络和教材变迁的过程,可以看出整个教育发展的过程。 本研究阐述了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和我国高等教育课程的变迁,以及教材是如何随着课程的改革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以美国为例,西方国家高等教育课程的变迁经历了重视古典课程和“自由教育"、强调课程的实用和功利、跨学科课程或核心课程、课程体系现代化四个阶段。与此相适应,西方高校的教材在内容上呈现出由重视语言类和人文课程教材,到科学技术类教材,再到以经典名著为核心教材和多学科现代化课程教材体系的发展。在编写和选用上呈现由教师选用、市场需求推动、出版商组织编写出版的运作方式。教材的形态由过去的纸质教材逐步发展到立体化电子、网络化、多媒体教材体系的特点和趋势;我国高等教育近百年的历史上,课程发展经历了国民政府时期以美国通才教育模式为主,新中国成立初期以苏联的专才教育模式为主,1960年代以政治为中心的高校课程体系,1980年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课程改革模式,以及世纪之交课程结构进一步多元化、现代化等阶段,与此相适应,高校教材也经历了引进与改造、探索与建设、恢复和重建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建设的历次改革。高校教材的变革充分体现了高等教育思想和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我国高校教材建设要跟上课程的变化,须注意三方面的问题,即要提高教材编写的质量,注重教材的时代性、科学性、探究性、人文性、国际性;编写和选用教材时要注意教材的丰富性和多样化,不能搞“大一统”;要以专家、教授编写和推荐选用为主导;同时,要有全球化观念,结合国内实际,促进我国的教材建设。
其他文献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河北与新疆地区共4所中学的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生活质量、主观幸福感进行了研究。研究工具分别为工作满意度通用量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幸
【摘要】 经典的诗词不仅内容丰富,语言优美,而且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对于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想象能力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合作。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诗词从而感悟意境美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诗词 教学 意境美  【中图分类号】 G4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8(b)-0127-01  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艺术百花园中的奇葩。在小学语文教
本研究主要关注男性硕士生失恋后的心理变化和成长,通过采用质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选取五名男性硕士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长达一年的追踪研究,通过深度访谈和实地观察等方法,深入他
新课标要求小学英语要走向生活化,具有情境性.小学英语学习是学生学习英语课程的基础,创设情境的方式能够让教学走向生活化,使学生了解更多的语言知识和生活知识,在生活中提
学位
听力理解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过程,然而恰恰相反,听力理解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在这一个主动的过程中听者必须辨别声音、懂得词汇和语法、理解语调及其它韵律线索、记忆丰
朋友、友谊在人一生的成长与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格类型是一个人身上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人格类型上的相似之处是个体结交朋友时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友谊认知
组织承诺和工作倦怠是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对高校图书馆员工的组织承诺和工作倦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显示:(1)理想承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