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革命”一词最早被赋予现代意义用于社会科学领域是在对法国大革命的论述上。在法国革命之后、俄国革命爆发之前,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诞生了,它预言了一个共产主义革命的新纪元。然而,20世纪初的事实挑战着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于是西方学界开始走向新的革命理论。本文以“西方革命理论”为研究对象,对西方革命理论的发展过程进行系统的梳理研究。 本文认为对西方革命理论进行代际划分较之类型划分更能体现其发展演变的历程和逻辑,因此本文追随古德斯通的代际划分方法,将西方革命理论的发展流变分为四个代际。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对四个代际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进行了梳理,并展望了革命理论的发展方向。通过归纳和比较,指出四个代际的内在逻辑:第一代革命理论被称为革命的“自然史”阶段,以史学研究为主体,详细描绘了革命所经历的各个阶段,但它们不能充分解释革命发生的原因,并且所选取的案例过于狭隘,对革命的解释力度不足。第二代革命理论的研究视角呈现多元化,注重社会张力和心理反应的角色,但所强调的要素其外延过大且难以测量,因此社会心理和社会功能失调的解释力也并不充分。这引导第三代革命理论走向结构分析,指出第二代革命理论所强调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功能失调因素与国家结构和形式所塑造出的不同的利益冲突结合在一起,就很容易引发革命。但第三代革命理论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结构性缺陷和社会心理因素是潜在存在的,它们是如何转化为革命的?第四代革命理论指出,意识形态和文化因素在其中起重要作用,动员和动机是关键。因此,经历了四代革命理论的发展,我们逐渐能完整地理解革命。最后,展望了革命理论的可继续探讨的问题:一是新背景下发达社会与不发达社会所表现出来的革命形式差异除了文化因素外还是否有其他;二是集体行动、社会运动与革命之间转化的机制是什么;三是国家结构和国家行为在引导和塑造社会关系和大众抗争中的文化时有怎样的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