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的血管病变,主要累及体循环的大型弹力型动脉和中型肌弹力型动脉,以冠状动脉及脑动脉累及最多,肢体动脉,肾动脉和肠系膜动脉次之,脾动脉亦可受累,病变分布多为数个组织器官的动脉同时受累。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大致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病变又与肾动脉狭窄相关,冠状动脉病变数目越多,狭窄程度越重,肾动脉狭窄的发病率越高。除极少数(约3%)年轻高血压患者肾动脉狭窄系纤维肌肉组织发育不良外,绝大多数(约97%)肾动脉狭窄是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而作为一种快速、安全、无创性检查手段,血管超声可以发现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检测出小的非狭窄性动脉硬化斑块的位置。检测指标包括: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动脉斑块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以及动脉管腔狭窄程度。IMT的变化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中的早期改变,斑块形成是其特征表现。IMT异常增厚部位,出现斑块的危险性明显增加,是同一病变的不同阶段。因此通过血管超声可以客观而直接的反映As的程度。为了探讨颈动脉超声与冠脉、肾动脉等周围动脉粥硬化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我们对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期间129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行非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和颈动脉超声检测,现报告如下。
方法:共纳入129例在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行非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及颈动脉超声检测的病人,记录各例临床资料和造影结果。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81例)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48例)。对患者常规进行血清学化验检查,按化验要求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进行血糖、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载脂蛋白A(APO-A1)、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E(APO-E))、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等检查。采用BECKMAN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BECKMAN试剂进行检验。然后进行血管(冠状动脉及肾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造影采用Judkins法。腹主动脉造影检查时采用标准正位,肾动脉造影于腹主动脉腹腔干下方以12ml/分速度注射25~30ml Omnipaque。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采用八支五类计分法:肾动脉狭窄定义为肾动脉造影时一侧或双侧肾动脉狭窄≥20%即诊为肾动脉狭窄,一侧或双侧。肾动脉狭窄≥50%为肾动脉显著狭窄。造影完成后,由专人操作HP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分型及计分。
结果:
1、临床基线资料
1.1全部受检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将129例受检的患者以颈动脉超声分级评分分为5组,分别是0分组、1分组、2分组、3分组和4分组,其中O分组的为35人,占27.1%;1分组的为9人,占7.0%;2分组的为20人,占15.5%;3分组的为27人,占20.9%:4分组的为38人,占29.5%。
1.2全部受检者中冠心病的发病情况在129例接受造影的患者中,经造影证实冠心病者81例,占62.8%(其中冠状动脉单支病变者24例,占29.6%;双支病变者12例,占14.8%;3支病变者45例,占55.6%、)。冠状动脉完全正常者48例,占37.2%。
1.3全部受检者中肾动脉狭窄的发病情况在129例接受造影的患者中,经造影证实肾动脉狭窄患者68例,占52.7%,显著狭窄者占41例,占31.8%。(其中一侧肾动脉狭窄者53例,占77.9%;双侧肾动脉狭窄者15例,占22.1%。单纯左肾动脉狭窄者31例,占58.5%;单纯右肾动脉狭窄者22例,占41.5%。可见一侧。肾动脉狭窄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双侧,而且一侧肾动脉狭窄多发生于左侧(这可能与其解剖特点不同有关);肾动脉完全正常者61例,占47.3%。
2、颈动脉粥样硬化评分与冠状动脉、肾动脉病变相关性
2.1经颈动脉粥样硬化评分分组后各组间冠脉病变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分析经颈动脉粥样硬化评分分组后各组间冠脉病变狭窄程度经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F=18.192,Sig=0.00,故可认为经颈动脉硬化评分分组后各组间冠脉狭窄程度有显著性差异,其中颈动脉评分为O组的冠脉狭窄程度与颈动脉评分为2、3、4的三组的冠脉狭窄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颈动脉评分为1组的冠脉狭窄程度与颈动脉评分为3、4的两组的冠脉狭窄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颈动脉评分为5组的冠脉狭窄程度与颈动脉评分为3、4的两组的冠脉狭窄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经颈动脉粥样硬化评分分组后各组间冠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分析经单因素x<2>检验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越重(评分越高),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病支数越多(x<2>=123.16,P<0.05、)。
2.3经颈动脉粥样硬化评分分组后各组间肾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分析经单因素x<2>检验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越重(评分越高、),肾动脉狭窄的发病率越高,狭窄程度也越重(x<2>=75.54,P<0.05)。
3、冠脉脉狭窄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Speamen法)分析冠脉狭窄程度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联显著性,结果表明,冠脉狭窄程度与年龄、高血压史、高血脂史、GLU、颈动脉评分及肾动脉狭窄呈正相关,而与HDL呈负相关。
4、肾动脉狭窄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Speamen法)分析肾动脉狭窄程度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联显著性,结果表明,肾动脉狭窄程度与年龄、高血压史、高血脂史、吸烟史、CR、颈动脉评分及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而与HDlL呈负相关。
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的血管病变。而颈动脉、冠状动脉和肾动脉的管径又比较接近,因此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者出现冠状动脉、。肾动脉狭窄的几率可能性较高。本研究探讨了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证实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脉狭窄之间呈正相关。随着冠脉狭窄程度加重,颈动脉狭窄程度亦有加重趋势。并且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明显相关性,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其冠状动脉异常的发病率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者,而且颈动脉粥样硬化越重(评分越高),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狭窄程度的发病率越高。这表明颈动脉和冠状动脉硬化易于同时受累,因此颈动脉粥样硬化评分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因子。本研究亦发现,经颈动脉粥样硬化评分分组后各组间肾动脉狭窄程度与颈动脉硬化评分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越重(评分越高),肾动脉狭窄的发病率越高,狭窄程度也越重。因此认为,在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冠心病患者中,颈动脉硬化评分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患者肾动脉狭窄程度。本研究对冠脉狭窄程度、颈动脉硬化评分以及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后发现,冠脉狭窄程度与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空腹血糖以及颈动脉硬化评分、肾动脉硬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HDL呈显著负相关,提示颈动脉与冠脉粥样硬化之间有共同的危险因素。而本研究结果亦显示肾动脉狭窄程度与年龄、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史、血肌酐水平以及颈动脉硬化评分和冠脉狭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HDL呈显著负相关,提示颈动脉与冠脉、肾动脉粥样硬化之间亦存在共同的危险因素。因此,对共同危险因素的预防及干预,有助于延缓相关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本研究结果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评分可作为反映个体动脉粥样硬化负荷程度的指标。颈动脉粥样硬化评分增加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志,可预测大血管及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生。颈动脉超声检查具有价廉、无创、定量、重复性好的特点,特别适合临床症状不明显、经济状况不好的患者,可作为冠状动脉造影前的筛选检查,对提高冠状动脉造影的阳性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亦有利于早期心脑血管病及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