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牙周炎是牙周致病菌作用于牙周支持组织,进而刺激宿主免疫系统,诱导免疫细胞浸润及免疫因子趋化,最终造成牙周支持组织发生进行性破坏的一类具有多种病因和致病因素特点的复杂疾病。在牙周致病菌诱导牙周炎发生之后,宿主产生的过度免疫应激反应进一步加重了牙周软组织发生破坏、牙槽骨丧失,从而导致牙周病的进展。因此研究牙周炎反应过程中机体免疫产生的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 associated mole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牙周炎是牙周致病菌作用于牙周支持组织,进而刺激宿主免疫系统,诱导免疫细胞浸润及免疫因子趋化,最终造成牙周支持组织发生进行性破坏的一类具有多种病因和致病因素特点的复杂疾病。在牙周致病菌诱导牙周炎发生之后,宿主产生的过度免疫应激反应进一步加重了牙周软组织发生破坏、牙槽骨丧失,从而导致牙周病的进展。因此研究牙周炎反应过程中机体免疫产生的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DAMPs)在牙周炎环境中的作用特点对于深入认识牙周炎进展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对临床牙周炎治疗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在牙周炎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多种DAMPs,其中细胞外游离核酸(cell-free deoxyribonucleic acid,cfDNA)在机体免疫反应过程中,对于促进炎症反应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自身免疫疾病中cfDNA的促炎作用逐渐被大家重视,但cfDNA在牙周炎中的作用特点尚不清楚。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cfDNA在牙周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将为临床治疗牙周炎的方法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本研究通过建立C57BL/6小鼠牙周炎模型,在建立牙周炎模型后不同时间点(7天、14天、21天)分别对实验组小鼠和对照组小鼠血浆中的cfDNA水平进行检测。同时收集不同时间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小鼠标本,通过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和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观察牙周炎进展程度、牙槽嵴吸收情况及炎症细胞浸润水平,应用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检测牙周炎小鼠不同时间点的cfDNA在牙周组织的分布情况。在体外模拟牙周炎症环境,用大肠杆菌的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RAW264.7后收集其受到刺激后释放到细胞上清中的cfDNA。将收集纯化的cfDNA用lipo2000转入MC3T3-E1细胞中,成骨诱导21天后,用茜素红染色分析cfDNA对MC3T3-E1细胞成骨作用的影响。以及对培养14天的MC3T3-E1细胞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RT-PCR)以分析成骨相关因子的基因水平变化,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分析成骨因子的蛋白水平变化。结果:H&E染色和Micro-CT可见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小鼠在建模第7天的时候,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距离明显增宽,牙槽骨发生明显的丧失,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明显。而随着炎症进展到建模第14天时,牙槽骨丧失水平逐渐加重,炎症细胞浸润与第7天相比,数量减少。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牙周炎组的细胞核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游离的DNA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在建模第7天时,牙周组织内的cfDNA处于较高水平,随后开始逐渐下降。巨噬细胞在炎症状态下,AIM2炎症小体基因水平显著升高,IL-1β、TNF-α等炎症因子基因水平也显著升高。巨噬细胞来源cfDNA刺激后的MC3T3-E1细胞成骨作用被明显的抑制且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成骨相关因子如OPN、RUNX2、OCN的基因表达减少;RUNX2、COL-1、OCN的蛋白表达也明显减少。结论:1.牙周炎小鼠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及骨丧失随时间逐步加重;2.牙周炎小鼠血浆中cfDNA浓度升高;3.牙周炎小鼠牙周组织中cfDNA水平上升;4.LPS刺激后巨噬细胞释放cfDNA增多;5.巨噬细胞来源cfDNA抑制成骨细胞分化且呈浓度依赖性。
其他文献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嵌入公共治理实践,在提升治理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治理挑战。科技企业通过公私合作实现从商业主体到“算法影子官僚”的转变,带来了商业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算法权力侵蚀公权力和政企双方责任归属模糊等风险。“算法影子官僚”的逐利偏向与政府部门面临的公共问责冲突的生成,主要是源于双层委托代理的目标冲突、“算法影子官僚”的“经济人”属性、技术依赖与政府俘获以及政民双方重视不足等因素。基于此,
目的:牙周病属于慢性炎症性疾病的一种,口腔菌群失调是其主要的致病因素。研究已经证明牙周病是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是牙周病的主要致病菌,被认为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文献证实长期灌饲P.gingivalis,小鼠的肠道稳态被打破,肠道菌群失调,促炎因子表达升高,紧密连接相关蛋白表达下降。然而
目的:比较传统冲洗器冲洗,超声冲洗,声波冲洗,激光冲洗4种冲洗方法在离体牙C形根管中的渗透能力,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将32颗具有C形根管的离体牙随机分为4组(n=8),Reciproc Blue结合1%Na Cl O和17%EDTA,将根管预备至40号0.06锥度。分别使用30-G冲洗器(冲洗器)、Irrisafe(超声)、EDDY(声波)、PIPS(激光)配合1%Na Cl
目的:探索全牙列弹性(牙合)垫在基础治疗阶段,对于Ⅲ期/Ⅳ期牙周炎患者松动后牙的治疗效果。研究方法:经过伦理审批和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后,本研究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门诊就诊的牙周炎患者,最终收集对照组109颗患牙,上颌54颗,下颌55颗,来源于12位患者,其中男性3人,女性9人;弹性(牙合)垫组110颗患牙,上颌64颗,下颌46颗,来源于12位患者,其中
目的:磨牙症患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发生可能与后牙渐进性咬合紊乱相关。本研究通过观察单侧后牙垂直向高度渐进性降低的大鼠髁突改变,探究后牙渐进性咬合紊乱对髁突的影响,为磨牙症患者TMD的临床治疗提供启示。方法:8周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实验组均于实验第0天、第8天和第15天调磨左上后牙的临床牙冠0.3~0.4mm,一共调磨三次,牙冠总体高度降低约0.9~1.2mm
目的:建立无牙颌下颌骨、种植体及多基基台、全牙弓式及分段式上部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综合对比各修复设计的应力分布特点,从生物力学的角度评估和解释下颌正中弯曲及下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体不同设计方式对修复体各部件所受应力的影响,以期为临床设计无牙颌种植固定义齿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种植科1例下颌骨健康、牙列完整的患者,采用锥形束CT扫描患者颌面部资料。使用Mimics、G
目的:牙周炎是由多种牙周致病菌入侵引发的,累及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被视为牙周炎的最主要致病菌之一。P.g.的细胞壁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P.g.LPS)作为导致牙周炎的重要的病原体成分。研究表明Drp1介导的线粒体动力学在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其深层机制尚未明了。本研
目的:牙齿缺失破坏牙列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常见口腔疾病。现有的义齿修复治疗方案尽管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仍不能完全模拟天然牙的生理功能。生理性的牙齿再生旨在通过仿生调控时空特异性表达的信号分子进而实现牙齿组织的功能性再生,这使人类拥有“第三副牙列”成为可能。然而,再生形态和功能良好的牙齿必需阐明精确调控牙齿发育的基因表达模式,其中,微小RNA(micro RNA,
目的:在受损组织的修复与再生过程中,快速且充足的血管供应为组织提供氧气、营养物质以满足局部代谢需求。外泌体作为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的重要物质,在促进血管生成和组织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s)不断增殖,迁移并排列成管状结构是血管生成的初始过程。其中,细胞迁移是影响血管生成过程中管腔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新生血管生成的基础。细胞分裂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