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的哲学考察及其当代意义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wenbo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批判问题本身并不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就已经开始了对资本的批判工作。然而,直到今天,不论是在学术研究中还是在普通民众的闲谈话语中,资本问题似乎从来都不缺乏关注。特别是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之后,理论界将批判的目光再次聚焦到资本逻辑之上。一时间,以资本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比比皆是,资本批判问题成为当今世界最热门的研究问题之一。在笔者看来,资本批判问题之所以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从最直接的原因来看,资本现象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无疑具有核心的地位,资本逻辑仍然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主导逻辑,人们不得不去研究它,思考它。从更深层的视角来看,资本批判理论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是因为理论与现实的巨大反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预言,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列宁也说过,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是腐朽的,是行将灭亡的。然而,从资本运动的现状来看,资本不仅没有灭亡,并且仍然表现出相当强劲的生命力。这种巨大反差必然需要理论工作者进一步研究和思考,并作出客观合理的解释。正因如此,资本批判理论在当代的研究和发展才成为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重大问题。
  资本批判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通过对社会生活中现实的物质利益和经济关系的研究与批判实现了自己哲学观的变革。并从历史唯物主义视阈出发展开了对资本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和批判,进而探讨了人类及其社会的自由和解放的实现条件。由此可见,资本批判理论对于整个马克思主义来说至关重要。虽然资本批判问题并不是什么新生的理论域,但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不断发生变化。现实生活的变化必然在理论中得到相应的反映。因此,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就必须立足于当代资本运动的现实境遇,沿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立场,进一步揭示资本的秘密,再现资本自身的局限性及其当代表现。这不仅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有效路径,同时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现实,并随着现实的变化而发展的理论品格。
  从资本的现实状况来看,现时代的资本运动仍然表现出生龙活虎的态势,并且不断以更快的速度实现自身的增殖过程。在当代和可以预见的未来,资本的发展仍然具有很大的空间。这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预言大相径庭。这一鲜明反差本身就已经构成当代资本批判理论必须回答的问题。这一问题也是许多学者试图解决而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世界性问题。因此,从这一问题自身所蕴含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来看,资本批判理论非常值得当前的理论工作者投入极大的关注。更为重要的是,资本批判理论的发展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不断追求价值增殖的逻辑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立。而实际上,在马克思看来,资本的逻辑与社会主义的目标并不矛盾。相反,资本逻辑的发展必然创造着人类解放的现实条件。人的解放必须通过资本逻辑的自我扬弃来实现。这就需要从马克思对资本的科学认识(而不是道德批判)出发,重新理解资本,从而提高驾驭资本的能力,真正地通过资本的自我扬弃,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
  从资本批判的理论现状来看,资本批判理论是当今最为热门的理论话题之一。当今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与马克思所处的历史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是这一变化构成了国外资本批判理论的理论基础。许多西方现代和后现代思想家立足于他们的时代,批判了西方现代社会,也提出了马克思所没有看到新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和资本批判理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是这些激进的理论中,不少是现象的罗列,并且往往把资本逻辑批判归结为文化问题、思想问题、认识问题。他们有的自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有的甚至提出了比马克思还要激烈的革命诉求。然而,这些理论还没有达到马克思的方法论和历史意识的高度。对于国内目前的研究状况而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对资本的态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简单的彻底否定资本转向肯定资本,对资本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中国理论界对资本批判问题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当然,这些理论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局限性,需要理论工作者进一步努力和发展。
  本文的研究工作就是通过重新认识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结合当代资本运动的新特点,尝试对资本批判这一传统问题形成新的认识,进一步强调过去强调不够的地方。生成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又切合当前实际条件的资本批判理论。从理论自身来看,资本批判问题作为马克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往往局限于经济学领域,这种长期存在的学科分立使马克思主义越来越不表现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实际上,资本批判问题是整个马克思主义有整体的核心,它不仅是经济学问题,更是哲学问题,关系到人类发展的问题。因此,资本批判问题是打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板块的重要桥梁。从资本批判的现实意义来看,对于资本及其逻辑的认识传统无疑是一种二分的方式。资本及其逻辑有文明的一面,它对社会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资本文明的背后又存在着其自身无法超越的限制。因此,在资本的认识中存在着一种张力和紧张感。这种张力的存在既有现实的原因,也部分根源于对文本的某种误读。实际上,马克思本人并不赞成以这种二分法的方式来评价资本的历史地位,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就批判了蒲鲁东把资本理解为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来看,虽然看到资本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关于资本批判的深刻思想,加上人们心中天然存在的正义感和道德使命,这很容易使从道德层面批判资本,也似乎显得合情合理。实际上,社会主义追求人的自由解放的目标与肯定资本的逻辑不矛盾。不仅如此,只有以肯定资本为前提,实现资本的自我扬弃才是人类解放的科学路径。这也是马克思的两个"绝不会"思想的真正内涵之所在。因此,资本批判就是要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阈,客观地,科学地认识资本,在不断地认识的过程中提高驾驭资本的能力,用资本消灭资本。这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与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合理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实然"与"应然"的有机统一。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探讨马克思宗教批判的思想史背景、批判实质和逻辑进程,并以此为核心考察了自康德以来,以形而上学和宗教的关系之争为线索而展开的德国十九世纪宗教批判历程,其中包括对马克思之前的康德、施莱尔马赫、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宗教理论的研究,以及马克思之后具有重大影响的尼采宗教批判的对比研究。此外,作为探索马克思思想诠释的学术化和中国化的多重可能,本文最后还试探性地将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与中国宋代儒学批判佛学
学位
相对过剩人口问题的产生不是人口自然规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而是人口规律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生产方式条件下的表现形式。相对过剩人口理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特殊人口规律的集中表达。它不仅仅只具有人口-生物学的一般涵义,还包括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重意义;它不单描述资本主义社会被压迫阶层的经济生活的贫困,还涉及他们所处的政治、社会、文化等劣势特征;它不仅仅是反映人们在分配领域所获物质生活条件
在胡塞尔现象学中,“动机引发”被看作是精神生活的基本法则。随着超越路还原思想的发展和二元论观念的消解,自然和精神的关系必须在一个新的意义得以理解:自然被理解为相对于精神而存在的,而精神则被理解为绝对的。在超越论现象学的意义上,精神生活是一切意识生活的总标题,动机引发就是在这一切意识生活中都起作用的基本规律。在作为精神生活之底层的事物感知领域,这种基本规律表现为:在动机引发的因为-所以和如果-那么的
法庭问答中的推理是关于事实发现的推理,它为完成司法审判中的三段论构造提供材料和基础。欣迪卡的“探究的询问模型”是一种事实发现或者信息探寻的推理模式,该模型既分析了推理中的逻辑步骤,也分析了询问步骤,前者是关于逻辑推论的,后者是分析如何正确地提问的。欣迪卡利用认知逻辑、询问博弈等理论成果,研究不同类型的问答。本文将基于此模型构造和分析法庭问答中的推理。另外,法庭问答主要体现于询问证人的过程中,因此还
学位
本文研究的是一个现实性极强,并且正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医患信任危机问题。医患信任是维持医患关系的基石,然而,如今伴随着医患关系所发生的越来越疏远的结构性变化以及医疗机构的营利化,再加上医疗实践中发生的大量的医生无能和失职行为,人们不再相信医生会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而在病人权利意识提升以及医疗纠纷剧增的背景下,医生也不再相信病人会像传统中那样尊重、信任医生。医患之间已经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
学位
近些年来,尊重个体权利和个人自主成为生命伦理学的重要主题。在当代生命伦理学讨论的热点中有一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尊重人——尊重病人——确保其自主、权利被尊重。“有能力的成年人从法律上和道德上能够自己做医疗决定”已成为当代生命伦理学的一个黄金规则,没有任何原则能与病人自主原则相提并论,同样,在这一原则的实行中没有任何原理比知情同意更占据其核心地位。同意隐含的根本原则被称为自我决定权,它不仅是一项法律制
亚里士多德《诗学》被奉为西方第一部专门系统的诗学理论著作,因其经典地位,自文艺复兴重见天日后,直到今天,学界的译疏注解及专门研究始终不辍,影响巨大。但围绕《诗学》,无论其流传历史、文本状况,文体特征、进而其内容、其意义,无不疑点丛生。特别由于《诗学》本身含混、粗略、残缺、脱漏等糟糕的文本状况,给解读和研究《诗学》带来极大的障碍。而诸如流传历史、文本状况、文体特征,虽是《诗学》研究中的例行学术问题,
学位
科学准实在论是准实在论在科学领域中的运用,它把理论属性和理论实体看作是理论的投影(projections),并在投射主义基础上解释信念的真理性和对象、事实的独立性。杰宁斯把科学准实在论作为替代引起形而上学膨胀的实在论和放弃实在论式谈论方式的工具主义的第三种观察科学的方式。科学准实在论是否真的提供了这样的方式,取决于科学投射主义是否正确,由此应该采用什么真理概念,这样的真理概念对逻辑有什么影响,这些
作为一个生活在科学世纪的哲学家,胡塞尔对科学进行了严肃的批判和反思。对于科学的基础及其可能性条件、经验的结构、科学的分界、科学解释等科学哲学的核心问题,胡塞尔都做出了明确的回答。这些深刻的哲学沉思无一不切中时代的主题,为理解科学,重建当代科学哲学提供了有益的理论视角。  本文以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为线索,以胡塞尔在反思科学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哲学思想体系——“科学论”为研究对象,在把握胡塞尔科学哲学的学
本文是对怀疑论问题和知识本性问题的一种系统研究。分析这一问题,详细说明和批判从知识本性角度来回应怀疑论问题的各种尝试,并提出一种新的知识理论来解决怀疑论问题。  在问题分析部分,本文首先论证了闭合论证和不充分决定性论证之间的关系。一方面,闭合论证单向地蕴涵不充分决定性论证,因而就论证的可驳斥性而言,后者是一种更基本的怀疑论论证;另一方面,由于闭合论证具有高度的直觉合理性,所以就论证的说服力而言,它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