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论视角下的反讽研究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jan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维索尔伦的顺应论的理论框架中研究反讽现象。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是对语言形式和语用策略做出选择使之顺应物理、社会和认知语境的过程。在本研究中,反讽被定义为会话含义异于或近似于字面意义的一种言语行为,同时又是语言使用者为满足交际需要而选择的一种交际策略。先前的反讽研究大多选取了语义学、逻辑学或语用学视角,这些研究虽然在某些方面彼此矛盾,但是它们为该领域进一步创新性研究垫定了坚实的基础,维索尔伦的顺应论因此诞生。该理论框架下的语用研究(包括反讽研究)考虑了认知、社会和文化纬度。本文旨在回答如下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反讽选择的特征。从顺应论的角度出发,反讽语言的选择可以出现在语言结构的各个层面,从语言、语码、风格到话语、话语束。这里涉及到反讽选择的变异性特征,即反讽选择的可能性范围。反讽选择的另一特征是它的协商性,意指反讽选择是在高度灵活性的原则和策略的基础上做出的。反讽选择的第三个特征是它的顺应性,即语言使用者顺应语境变量的语用动机。顺应性也是反讽语言的本质特征。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反讽的认知原则和语用机制。顺应性是反讽认知的一般原则。反讽语言的发话人通过反讽表达给受话人造成某种心理的逆期待感受,从而引起其意识突显性。反讽使用者与听话者之间的互明是反讽理解成功的先决条件,也就是说,为获取发话者试图表达的反讽信息,听话者必须了解发话者拥有的特殊的、私人化的或者“内部的”知识。第三个问题是关于反讽交际的过程。反讽的顺应过程是一种动态意义的生成过程,该过程与时间、语境和语言结构因素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针康法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及梗死灶周边区Rho A、ROCK-II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0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康复
随着西方隐喻理论研究的深入,隐喻已经从单纯的修辞研究扩展为多学科的热点研究。而在美学领域内对隐喻进行讨论,虽有一定进展,却还缺乏一种系统思考。本文则从西方隐喻基本
<正>引凤此处有梧桐在广西,说到"圣女果",很多人都会提到"壮乡河谷",而因了"壮乡河谷",人们也会很自然就想到广西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百色园区")。那天在电话里和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落实"教—学—评一致性",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课堂评价均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明清时期是无锡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锡山秦氏发展的黄金时期。锡山秦氏家族自南宋淳祐年间来迁于无锡,在锡邑繁衍生息,自明代中期凭借科举仕进发迹,由耕读之家进阶为科举
本文通过分析线条在绘画艺术中的出现应用到不断演变的过程,重在探析线条这样一种绘画技法在其技法本身以及精神层面的艺术价值,以铜版画为例具体阐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艺术
复音词研究是古汉语词汇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研究古代文献不可缺少的一个步骤,目的在于剖析文章语言,达到恢复当时的语言面貌、了解同时期语言的概况的目的。专书复音词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在呼伦贝尔市开展已经有了6年时间,但部分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行为还不适应新课改的精神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是案例教学行为。案例是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
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也称“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根本性问题。而解决“三农”问题自然离不了农村
连贯问题一直是语篇分析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连贯问题中争论的焦点在于连贯(coherence)和衔接(cohesion)的关系上。早期的语篇研究学者将衔接看作是连贯的必要手段,1976年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