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1940-1980年代小说中的民间视野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bin19860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小说创作的视角不断地深入民间与融入民间,是汪曾祺小说创作的一种演变趋向。同时这也凝结为汪曾祺小说独具风采的审美品格与艺术特色。本论文以此为题,着重对汪曾祺1940——1980年代小说中的民间视野进行深入研究。论文主体部分共三章。第一章题为“民间视野中的地域书写”:本章认为,在地域书写方面,高邮、张家口、昆明与北京占据了汪曾祺看向“民间”的大部分景象,并随着个人际遇与时代的变化而被晕染上不同的韵致。第一节“汪曾祺小说中的地域根系”就地域根系在汪曾祺1940——1980年代小说中的展现进行文本细读与分析;第二节“地域环境对汪曾祺小说创作的影响”则试图论证本籍地域与客籍地域在汪曾祺民间视野形成过程中具有不同的文学呈现与功用,为汪曾祺成为一个优秀的“地域作家”创造了优越的条件。第二章题为“民间视野中的民间文学因素”:本章具体谈民间文学中的故事原型、歌谣以及故事结构在汪曾祺小说中的民间视野开始确立后,给汪曾祺小说创作带来的启发,并梳理了汪曾祺对它们进行的自觉借鉴与运用。第一节“民间故事的提取:原型的传习与更迭”,论述受到民间文学因素的影响,汪曾祺用民间故事原型展示自己独具特色的生活观与人性观;第二节“民间歌谣的引用:对民间文学的再理解”,通过对汪曾祺1940——1980年代小说中民间歌谣类型的整理,提炼出它们的叙事功用;第三节“民间故事结构的借鉴:来自民间的写作启示”,旨在揭示民间故事结构为汪曾祺提供了一种改造自我的契机。第三章题为“民间视野中的叙事嬗变”:本章从叙事语言、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出发,分别探讨1940——1980年代汪曾祺小说在民间视野的确立前后,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叙事审美取向。第一节“叙事语言的本土化:民间语汇的融入”,探讨汪曾祺在叙事语言的建构上,呈现出趋向民间的面貌;第二节“叙事视角的全知化:民间取向的实践之变”,致力于挖掘叙事视角的变化和汪曾祺本人的内在联系;第三节“叙事逻辑的空间化:民间永恒存在的方式”,通过汪曾祺1940——1980年代小说中叙事逻辑的变化,来观察汪曾祺与时间对峙的野心。总之,汪曾祺小说中这种民间视野的形成是一个历时性的过程,这一进程在始于1940年代,至1980年代趋于成熟,这也是本论文在这一历时性的视野中研究汪曾祺小说的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独身生育是个体化进程的产物,体现了女性对传统性别角色的挑战和自我意识的觉醒。独身女性追求生育自由,是对传统男权社会家庭结构的挑战,也是对整体化社会结构和思维方式的挑战。社会变化催生法律规范修改的新需求,也亟需社会保障的配套完善。本文在大量研读女性独身生育和生育意愿等相关文献基础上,从社会学和经济学等视角出发,结合生育成本—效用理论进行指标设计和调查问卷设计,从个人、家庭、社会等方面对育龄女性的个人
学位
本报告是基于2021年6月3日华为智慧金融峰会所进行的模拟汉英同传实践。演讲主题为建设绿色低碳金融数据中心,该语料为科技类同传。该演讲旨在促进全球范围内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本次同传任务要求译者妥善处理各个层级的信息,以客观准确地传达发言人主旨,以实现最大的整体信息译出率。根据吉尔的精力分配模型,译员在同传时需要某种脑力容量,这种脑力容量是有限的并且在同传中几乎会被全部占据。当所需的脑力容量超
学位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直至2022年3月份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已经进入第四波流行,这样的现实背景导致了跨地域举办社会活动的局限性,许多社会服务组织的活动无法照常举行,外部风险倒逼了以社会工作为代表的社会组织服务的转型,得益于当前互联网发展的全新的社会形势,人与人交流互动的方式在很多领域逐渐向“虚拟社会”与“网络互动”的新型场域发展,因而给网络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温床。流动儿童社会群体正处于身心发展的
学位
随着社会结构的快节奏转型,未成年人涉案类型越发复杂,解决未成年人涉罪问题逐渐成为我国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课题。白皮书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出现呈现上升趋势,涉罪类型呈现多样化,涉嫌盗窃罪居于首位。叙事治疗模式介入优化涉罪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实践。笔者实习期间参与M区检察院委托Y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涉罪未成年人观护帮教项目,采用实地调研、半结构式访谈、个案研究等质性研究方法,以参与观护帮教实习为
学位
“生生的节奏”理论形成于20世纪上半叶,是宗白华美学思想体系的核心理论。宗白华在寻找宇宙真相时发现了宇宙间存在的“生生活力”,在探求救国之法时接受了西方现代生命哲学的“生生意志”,最终在反思中国传统美学的过程中体悟到了“生生的节奏”,渐渐地生成了“生生的节奏”理论,并在艺术中得以真实的表现。本文以宗白华美学思想体系为基础,探析其“生生的节奏”理论的形成历程、基本内涵、在艺术中的具体呈现以及当代价值
学位
时代的发展推动着媒体形态的进步,全媒体、融媒体与智媒体等不同媒体形态对于标志设计也产生了不同呈现要求。全媒体所要求的介质、终端与功能的全覆盖,促使标志设计的移动化场景匹配、视觉延展等特征拓展。融媒体所要求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融,促使标志设计更为个性化满足用户的体验需求。智媒体所建立的生态系统更加关注用户需求的智能匹配,促使标志设计通过技术与设备展现出更强的无限性与沉浸感知等定制化可能。通过相关理论
学位
在中华文化宝库中,以活态形式流传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记忆的重要代表和浓缩,蕴含着独特文化基因和文化价值,非遗的传承保护工作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家、社会的广泛关注,并越来越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领域。非遗是一种“活着”的艺术,以“活态传播”的方式来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成为当代趋势。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和商品经济的稳步发展,“国潮风”悄然盛行,推动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国潮产品”的崛起。国潮产品
学位
在21世纪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世界开始逐步从数字媒体时代到智媒体时代转型升级。动态标志已然成为了需求方的热门选择,但也暴露出了动态标志设计同质化问题。与此同时在当前存在智媒机械化的隐患问题背景下,受众日益追求自然真实的感官体验。针对通感的研究对于改善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这是本课题的研究动因。首先,笔者分析了智媒体时代下动态标志以及通感转译的新特征。在智能媒介的支持下,动态标志呈现出了
学位
新媒体时代下,读者对于阅读的选择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立体书籍借用纸艺来打造三维空间和互动形式,呈现了新颖有趣的书籍形态,为读者带来独特的阅读体验。当前立体书籍市场发展势头良好、原创作品成长迅速,但仍然存在着同质化严重、读者需求未充分挖掘等情况。立体书籍应积极探索设计形态的创新策略,以适应读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阅读心理和阅读旨趣,让立体书籍在更契合当代的语境中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文章聚焦“设计形态学”
学位
在英语词汇中,强势词表示语义程度上的强化,具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在英语书面语中,强势词不仅可以表明作者观点,还可以有效地传递信息。因此,在英语书面语中正确、恰当地使用强势词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增强书面语写作的说服力,而且可以达到人际交流的目的。基于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书面语WECCL&CLEC-E和本族语者参照语料库CROWN&CLOB-N,本研究根据Kennedy(2003)提出的24个高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