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时期新疆地区都邑兴衰与环境变迁相互作用关系初探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sha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拟以汉唐时期新疆地区都邑的发展与地域分布演变、都邑形态规模及其演变都邑、内部结构及演变都邑与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区域环境演变与都邑兴衰之关系作为主要探讨内容.研究都邑兴衰与环境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其变化的趋势和原因,力求科学而合理的解释新疆古代都邑兴衰的多层面原因,探索一种既符合当前西部大开发需求,又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及经济发展特点的城市发展模式.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章主要从汉唐时期都邑的数量、都邑的地域分布、都邑的主要类型三个方面探讨新疆地区都邑的发展与演变.研究认为,汉唐时期,新疆地区的都邑数量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在地域分布上,新疆南部地区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性,将新疆地区的都邑分为绿洲型和山谷型两种类型.新疆北部主要为山谷型,而新疆南部则兼有两种类型,其中以绿洲型为主.第二章主要探讨了汉唐时期新疆地区都邑的形态、规模及其演变.指出汉唐时期新疆地区的都邑一般规模都不大,城垣多以单层城垣为主,平面形态多以方形或长方形为主,但也有因所处自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而形成的不规则形.第三章主要探讨了汉唐时期新疆地区都邑内部空间结构及其演变.揭示出新疆地区在汉唐时期漫长的时间进程中,也有着如内地都城一样的形成、发展的周期.第四章主要以高昌城为中心的吐鲁番盆地为例,探讨了都邑与区域经济、文化的关系.认为当时的高昌城在文化方面其特点是文化的多元性、文字具有多样性、区域内深受中原、印度、波斯和北方游牧民族各种异质文化的影响.第五章主要探讨了对都邑兴废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着重从气候、水、沙漠对都邑的影响;交通路线格局对都邑的影响;政治环境与战争对都邑的影响;城市环境改造对都邑的影响四个方面展开探讨.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从1911—1937年间时代背景入手,通过搜集当时的陕西地区的学术研究、报刊、教育、戏曲文艺等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材料和史实,利用文化的先进性即在社会的巨大变革面前
杜预,晋初大臣,著名军事家、史学家.《隋书·经籍志》著录其著作多种.今仅存《春秋经传集解》和《春秋释例》两部,代表了他的学术成就,形成了独立系统的《春秋左传》学(我们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严复较为系统地引进西学,在传播西方社会政治学说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影响了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发展的进程。严复通过翻译西方名著,如赫胥黎的《进化论与
明清时期的婺源徽商是徽州六县发展壮大起来的一支重要力量。文章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婺源徽商兴起和发展的背景,着重指出婺源徽商走上经商的道路是客观环境不适合经
晚明耶稣会士的来华使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一场交流运动就此展开,与这一现象几乎并行发展的则是晚明政局中日渐激烈的党争问题。因此,在国内外有关晚明中西文化交流的研究中,“东林
民间借贷即民间主体之间因生产生活需要而自发组织的资金融通方式,它是货币关系在基层社会运行的重要体现形式。中国传统民间借贷由来已久,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某些具有代表
两晋之际的学者葛洪,在壮年时期写下了两部重要著作——《抱朴子外篇》和《抱朴子内篇》。其自序云:“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攘邪却祸之事,属道家。其《外篇
该文由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交待了该文的研究对象、内容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作者选取这一题目的动机和创新之处,并对论文的结构框架等作一简单交待.正
近代早期,即15世纪中叶到18世纪,是英国工业革命前的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此时,英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国家的逐步强盛,犯罪问题也成为了英国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