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本—译者在社会文化制约下操纵的产物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forsoot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从文化视角对文学翻译进行的初步研究。本文旨在强调文学翻译研究可以采用描述的研究方法,把个别的翻译现象与一系列制约翻译活动的社会文化因素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从而对翻译获得深刻的理解。 本文首先对传统翻译理论进行了回顾,指出传统翻译理论存在的几个缺陷以及这几个缺陷何以妨碍翻译研究深入的原因。本文进而提出采用描述性的研究方法,首先描述翻译的本来面目,然后分析翻译和特定文化语境中某些社会文化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诸如译本的预期功能,翻译诗学,权力和意识形态。本文进一步提出社会文化因素释放种种制约力量,将译者拉向不同的方向。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操纵者,对这些制约力量做出权衡,然后通过采取各种操纵手段对这些制约力量做出不同程度的顺应,并在它们之间达到一种平衡。本文将审视每一种社会文化因素如何制约译者的操纵并证明译本是译者在社会文化因素制约下操纵的产物。 结论指出再不能孤立地研究翻译现象,而应将其放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在对其进行解释肘,应考虑到相关的社会文化情境。 社会文化因素的数目容许扩充。本文讨论的因素,也值得进一步探索。本文仅想提示:若想对翻译获得更深的理解,需将其放在文化语境中进行研究。
其他文献
<正> 祸国殃民的“四人邦”窃取国家部分权力,用法西斯的手段,统治文化界,约有十年,我没有出过一本书,而且各地图书馆都把我的书,封存起来,不准借阅。我本人,失掉自由长达四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法治理论深化和法治经验逐步总结与提升的过程,同时也是批判性地传承传统法治思想和吸收西方法治文明的历史延续过程,大致遵循了从萌
以保罗利科有关语言和隐喻的假说为依据,我把庄子的“卮言”看成是一种涉及“实在”的诗歌性或隐喻性的语言。使用这种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表达隐喻性的“实在”和隐喻性的“真
桥接指称是各种文本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意指桥接表达式(bridgingreference)与前文中没有明确表述出的指称对象(referent)之间的关系。桥接指称的阐释依赖于正确确定用于引
在影视动画设计中,对于角色的动作设计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部分,并且对整个影视动画的质量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并且通过角色的动作能够更好的表达出影视动画中所要表达的故事内
中华司法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其中存在诸多跨越时空,具有普遍价值的法治要素,可以为我国当前法治国家的建设吸收、传承、发扬。然而近代以来由于西学东进,特别是历史虚无
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主要文学形式之一,后现代小说对传统的小说形式作了大胆的反拨,以混乱无序、模糊含混、荒诞奇异取代完整清晰、有序理性。后现代小说家们竭力表现世界的“无
《修辞学通诠》(以下简称《通诠》)是我国修辞学家王易在1930年出版的一部修辞学著作。《通诠》是中国现代修辞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通诠》出版后,产生了持续、广泛而重要
本文讨论的是性别和话语风格之间的关系。这一话题属于社会语言学的范畴。长期以来,人们对两性的话语风格存在很大兴趣。语言学家以往的研究表明,男性与女性的话语风格是存在差
介绍了一个智能车辆的可视化仿真系统。智能车辆系统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自动驾驶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为方便对系统进行调试和分析 ,设计和开发了该系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