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已经成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其在具体的保护实践中,目前仍存在监管和控制不到位、执行情况混乱等问题。保护设计导则旨在规范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和后续管理,是为历史建筑保护量身定做的一份技术指导“说明书”,它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细致地记录每处历史建筑的特色风貌,在制定、审核历史建筑保护与设计方案时提供依据,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青岛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历史城区及遗留历史建筑,在经历建国后的繁荣、文革后的衰落与1980—90年代的建设性破坏后,现状近半数的历史建筑正处于衰落状态。在青岛市历史建筑保护导则编制的契机下,通过对保护设计导则体系构建的研究,为青岛及其他城市提供导则编制的方法与范本,并将其实践于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中历史建筑的详细性保护控制中。本文通过对历史建筑保护设计导则衍变与实践的研究,提出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而言,导则的编制需要在历史建筑现状真实性调研与综合性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保护评估体系,明确历史建筑分级;建立适应性保护技术体系,从分级保护、价值要素保护、保护策略与要求等多方面制定系统性的引导与控制要求,使历史建筑适应城市的动态发展。其编制成果的表达需要考虑多层次实施者的理解方式,从而制定可读性强、可操作性强的保护导则范本。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针对青岛历史建筑的分级保护和核心价值要素进行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历史建筑保护理念与导则实践的分析,构建了包含建筑场地要素、建筑形态要素、建筑室内要素的核心价值要素库,从宏观与微观层面上,有效界定了控制引导的内容与要求;分级保护的评估与措施标准突破了传统的以保护价值唯一的评估体系,充分挖掘历史建筑在街区环境中潜在的利用价值。论文结合中山路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实践,针对公共类历史建筑与街区特色进行调整,提取适宜的保护控制要素,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控制策略,绘制控制图则样例,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了青岛历史建筑保护导则框架与具体内容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