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的心理是如何发生的?儿童是如何感知世界的?又是如何与世界建立关系的?儿童的语言是如何获得的?儿童的意识又是如何形成的?这些问题一直是心理学家所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本文基于梅洛-庞蒂的具身现象学思想,认为儿童的认知过程是基于身体意识把一些局部现象通过一种原初的关系相互连接起来,而不是强调“我”去认识世界。儿童心理的发生除遗传因素外,最初是基于身体对世界的“触摸”,在触摸中认识了世界。认识的发生不是通过意识,而是通过身体作为一个结构整体,作为肉身的形式结构所认识的。身体是我们认知的最初主体、是意义的纽结和发生场,并把世界的结构同化为身体的内在形式,使世界成为具身的存在。世界在我的身体内,我是通过我的身体来感知世界的。世界是我们知觉到的世界,是通过身体被认识到的一种原初的存在,世界是意识所包含的客观关系的整体,世界是在我们的肉身之中。本文从儿童心理发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儿童感知的发生、关系的建立、语言的获得、意识的形成进行论述。儿童成为“一个人”的过程是从感知世界开始,之后是关系的建立、语言的获得,最后才获得了独立的意识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在这个过程中,贯穿于始终的是我们的身体,最初是身体图式的确立,之后才获得了身体的意向和表达的身体,最后完成了肉身的过程。论文由5个部分构成。第1章对梅洛-庞蒂的具身现象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主要阐述了他的现象学思想中的身体图式、身体意向、表达的身体、肉身。梅洛-庞蒂的核心思想是关于身体的,早期主要受心理学的影响,从知觉入手谈身体,而晚期通过语言和绘画进入到“肉身”的本体论思想。梅洛-庞蒂的儿童心理学思想是他的中期思想,通过对儿童心理学的探究,从心理学、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语言学、绘画等方面入手,完成了从“身体”到“肉身”、从知觉世界到文化世界的过渡。本文在阐释儿童感知的发生、关系的建立、语言的获得、意识的形成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梅洛-庞蒂的身体图式、身体意向、表达的身体、肉身的现象学思想。第2章基于身体图式论述了儿童感知的发生。人诞生之初是通过身体的感知认识了这个混沌的世界,经历各种生存活动后,确立了自我的存在方式。儿童是用身体来统一自我与世界。而不是强调“我”这个主体去认识世界,通过认知来统一自我与世界。儿童世界最初是相互纠缠在一起的,自我、世界、他人是一体的,无法分离的,儿童与世界共存。世界在我的身体内,我是通过我的身体来感知世界,身体是用来感知世界的一个整体系统。儿童首先是通过身体的动作进行知觉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基于活的、直接的体验。儿童的知觉和行为是一体化的,知觉是儿童体验的结构,是儿童表达世界的一种方式。第3章基于身体意向论述了儿童关系的建立。儿童最初无法辨认自我、世界、他人,在关系的建立过程中首先认识到了自我。之后,通过不断的“触摸世界”,在与世界的直接交往中,逐渐认识了世界和他人。儿童对世界的知觉是由知觉他人的方式及与他人所建立的关系决定的。知觉方式是与社会生活方式紧密相连,知觉的主体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在这种环境中他体验到了自我的意向性。在关系的建立过程中,儿童与父母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它构成了人的所有关系的母体。儿童与父母的关系是内在的,是被儿童构建和促进的,父母是儿童与世界联系的中间人。第4章基于表达的身体论述了儿童语言的获得。索绪尔的语言学观点使人们认识到语言具有整体性,语言是基于意义的,语言是在表达中获得的。梅洛-庞蒂赞同索绪尔的语言观,认为儿童最初的语言完全是通过身体来表达自我的,身体是表达意义的原初存在,语言是通过身体的表达而获得的。语言的发展过程是与世界和他人建立联系的过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身体与意识的关系。语言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文化,一种肉身的表达。本文通过分析病理性的语言来揭示语言的结构和本性,证明了思想在语言的结构中具有了肉身。第5章基于肉身化的过程论述了儿童意识的形成。儿童用身体感知世界和他人,与世界和他人建立了关系,在表达世界和他人中获得了语言,最终成为了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儿童的意识结构与成人一样是完整的,在儿童的意识结构中以自发性的活动为主。儿童的意识是一种原初的意识,处于前逻辑的阶段,是人类原初的存在状态。儿童意识的发展是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在触摸世界的过程逐渐形成了自我的意识。儿童眼中的世界是我们知觉到的世界,是被身体认识的一种原初的存在。在家庭、社会、文化、历史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个体。儿童在触摸与被触摸中认识了世界,在可感与被感中世界成为了儿童的肉身。总之,在儿童成为“一个人”的过程中,贯穿始终的是我们的身体,个体性的确立是“身体图式-身体意向-表达的身体-肉身”的过程,通过“身体的触摸”儿童最终成为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