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21年,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贫困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同年2月25日,习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回首自2015年11月开始实行的脱贫攻坚战,我国的脱贫事业取得了卓越成绩: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不断减少、贫困发生率也持续降低。但受到疫情灾情的影响,截止2020年8月底,我国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共增加了55.6万人。因此巩固脱贫成果、减少返贫仍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贫困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同年2月25日,习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回首自2015年11月开始实行的脱贫攻坚战,我国的脱贫事业取得了卓越成绩: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不断减少、贫困发生率也持续降低。但受到疫情灾情的影响,截止2020年8月底,我国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共增加了55.6万人。因此巩固脱贫成果、减少返贫仍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传统关于贫困的定义是多基于事后的状态,即判断家庭的福利水平是否处于贫困线以下,并未认识到大部分群体是在受到难以抵挡的风险冲击后而更容易陷入贫困的。基于此,世界银行(2001)提出了贫困脆弱性的概念,以期来测算个人或家庭在将来陷入贫困的概率,这一概念的提出弥补了贫困仅能从静态、事后来判断的缺点,使其具有了动态和前瞻性。因此,将贫困脆弱性纳入研究,有利于从动态视角分析各家庭在不同时期贫困和贫困脆弱性的变化,能准确识别各类家庭的实际情况,并采取针对性的扶贫措施,也有利于提高对公共政策减贫效果的合理性评价,为扶贫减贫政策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补充。同时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发展,农村地区的“空心化”现象逐渐浮现,为应对农村地区的老龄化和贫困问题,我国自2009年9月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试点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经过“由点到面”的发展,至2012年7月已基本实现全覆盖。政策的实施原则:结合农村现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从较低的发展水平启动;由个人、集体、政府三方共同分担责任并且各方积极引导农民自愿参保。自新农保实施以来,已有众多学者分析了其实施效果和带来的社会经济效应,这使得人民逐步加深了对新农保的理解和认同,有利于从贫困脆弱性角度探究新农保对其产生的作用,并分析影响机制,进一步提出关于新农保政策的改进建议。本文基于微观调查数据,探究新农保对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效应和机制路径,共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本文通过文献整理,分类梳理了国内外对于新农保和脆弱性的研究进程,了解了现有文献的研究重点;其次,试图从风险的角度阐述脆弱性的发生机制,并结合影响脆弱性的因素分析新农保影响的机制路径;再次,本文从宏、微观两个角度描述了我国农村贫困现状,同时简述了新农保的发展历程;最后,本文测算了贫困脆弱性,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为实证样本,通过使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模型(PSM)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的主要结果如下:(1)在考虑到地区经济发展、月基础养老金、基础养老金替代率的差异后,参加新农保会使得家庭贫困脆弱性明显下降;(2)结合影响脆弱性的因素,参加新农保对增加收入并未产生影响,但可以显著降低收入波动性,进而降低脆弱性水平;(3)以收入水平为分类标准,参加新农保对中低收入家庭无显著影响,但会显著降低高收入家庭的贫困脆弱性;以基础养老金替代率为分类标准,可以发现在中等替代率区间,参加新农保对脆弱性的下降作用最显著。最后,根据本文的实证结果,提出了提高基础养老金替代率,增加农村就业岗位;综合考虑脆弱性差异对症下药;加强新农保的监管与服务的建议。
其他文献
“营改增”作为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经历了过去三十多年的增长奇迹之后,人口红利和资源优势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已然较为有限,我国经济当前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技术进步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生产性服务业作为连接不同生产企业之间的桥梁,其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特点,使其成为我国当前整体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而“营改增”可能通过缓解企业资金约束和促进专业化
我国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经济发展方式进入新常态,降低经济发展速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优化升级经济结构,从旧常态粗放发展向新常态集约发展转变,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于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又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可见降低资源错配程度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都是十分有意义和价值的。一方面由于我国政治体制下“晋升锦标赛”以经济增长作为政绩考核标准,另一方面在财政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拥有“支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企业排污行为猖獗、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效率低下,中央环保督察作为新时代环境领域的重大变革,由此应运而生。企业环保投资水平是实现环境治理区域目标和国家宏观目标的微观基础,因此,探究中央环保督察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对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后续工作、引导地方政府回归环境治理主体角色、监督企业环境治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
如今,放眼于全球,科学技术革命的加速演进不断改变着国际竞争格局;再回看国内,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过度到了经济增长的新常态,传统粗狂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发展需求。在这种外部竞争环境激烈、内部发展急需转型的双重背景下,我国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对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地位的重要作用,并将企业创新摆到了技术创新的第一位置。但随着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企业已经不再满足于仅靠
“微笑曲线”最初描述了企业所处的生产环节和其获得的增加值两者的关系,在产品研发-零部件生产-组装-营销的价值链上,两端环节的增加值率较高,而中间加工制造环节的增加值率较低,因此呈现出“微笑曲线”的形状。类似于全球价值链,隐含能源同样存在着能源投入-加工-消费的链条,即全球能源链。那么,全球能源链中国家部门所处位置与其增加值率之间是否也存在“微笑曲线”呢?这对于各经济体尤其是中国政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运行持续向好,2020年实现了GDP100亿元的历史突破;另一方面,各地区创新动力不足、成果分配不均、能源耗损严重等问题不断显现,2017年党的会议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经济系统日趋开放融合促使产业转移成为区域经济活动的常态,东部地区率先承接外来制造业并快速崛起,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制造的中心,而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趋势出现,低端制造业提质增效向高端制造业迈进越发重要,在科技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制造业与服务业(以下简称“两业”)的产业边界逐渐模糊,“两业”融合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规律,推进制造业与生产型服务业深度融合作为“十四五”规划与2035远景目标的工作重点,具有重要战略研究意义。基于此,本文依据产业不同组织形态和融合阶段特征,概括“两业”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以及环境资源的稀缺性日益显现的双重背景下,我国高投入高产出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学研究最大化财富创造的必涉命题,将环境资源与劳动、资本等经济要素一样纳入资源配置测算框架,是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内在逻辑和要求,对实现经济高质发展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文对环境规制、环境要素以及资源配
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产业发展方式及侧重点逐渐转变,服务业愈来愈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土地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土地出让市场化的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和日渐成熟,这对服务业发展及转型升级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土地出让市场化同样会影响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程度,而房价作为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外化表现,也会对服务业结构升级产生作用。因此,有必要在探讨土地出让市场化与
外资自由化的兴起对于国际分工深化和全球投资活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重心正逐渐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引起了我国政府对服务业外资准入政策的设计的重视,如何推动外资自由化进程促进更高质量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流入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总结了外资自由化的度量方法,从签署国际投资协定表征的外资自由化的承诺效应、信号效应和交互效应三个方面分析了外资自由化对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