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如何落地并有效实施是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目前,中国经济内循环正在不断完善,产业链、价值链不断拓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增长动力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同时存在地区经济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挑战,因此,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开发区一直扮演着承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角色,带动了地区的经济增长,而现阶段,推动开发区建设和创新转型成为实现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支撑。随着改革深入,开发区的建设更注重创新发展,开发区发展目标之一是成为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和示范区,在创新驱动方面,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代表的国家级开发区成为了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阵地。开发区政策是一种典型的区位导向性政策,对其进行政策效应评估是学术界研究热点,然而“区位导向性政策是否有效”这一问题仍存在较大争议。近年来,发展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多个领域对区位导向性政策的关注度逐渐升温。在中国,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扩大开放、深化改革中有效地发挥了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然而,开发区政策在诸多发达国家的实践并未达到政策预期,高额政策补贴带来的收益甚微,原因可能是政府政策干预导致市场资源配置扭曲,对于我国而言,中国的开发区建设同样依赖于招商引资过程中的大量政府补贴,那么这些政策补贴是否能带来预期的政策效果?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引导是否会引发企业为获得补贴而进行“策略性创新”?同时,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开发区政策的核心目的是通过促进企业集聚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那么这种集聚的效果如何?换言之,中国开发区建设目前是否仍然在依靠“政策租”吸引企业入驻而非市场力量引导产业集聚?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更为深入地探索。以此为背景,本文采用理论推演、实证验证和机制分析的思路来全面、系统分析开发区政策的技术创新效应,以期为开发区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借鉴。基于中间产品创新理论、垄断竞争理论和中心—外围理论,本文构建理论分析框架,从多样化集聚和专业化集聚出发,分析开发区建设的技术创新推动效应和空间交互溢出效应。基于文献研究和理论探讨,本文深入分析了开发区政策影响企业技术创新以及其空间外部性的机制并提出相关研究假说。运用中国开发区建设的特征数据和企业专利分布数据,本文详细地研究了开发区的空间分布、经济特征和技术创新优势及时空演化。进一步利用Python编程获取上市公司和中国工业企业地址数据对应的经纬度信息,使用Bigemap软件编程将开发区范围复刻到百度地图,进而获取准确的开发区内企业数据。基于以上数据,本文借助双重固定效应模型下的DID模型、PSM-DID模型等准自然实验的方法,实证回答了开发区政策的技术创新推动效应的存在性问题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同时从异质性角度、微观机制角度、溢出效应角度进行了系统和详细的探讨。本文的主要研究发现如下:(1)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开发区政策已经形成包括资格认定政策、激励类政策、融资类政策、服务类政策和保障类政策的政策体系,具有政府引导、财政激励和政策连贯的特点。基于开发区空间数量分布和经济特征的分析显示开发区的设立兼顾了效率和公平原则,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兼顾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基于开发区内企业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的分析显示,开发区内企业相较于非开发区企业,其专利数量K密度函数图呈现出右偏和更高的峰值,表明开发区内企业技术创新“静态优势”的存在;开发区内企业专利数量呈现出较快的增长态势且与开发区外企业的差距显示出逐年放大趋势,表明开发区内企业技术创新存在“动态优势”。(2)从理论分析结果来看,开发区建设构建的中心区域会通过多样化集聚和专业化集聚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的概率,进而带动地区创新水平的提升,形成“创新优势”,同时这种创新优势随着地区之间的创新要素流动而产生“溢出效应”,交互促进周边和中心地区的技术创新发展。本文将中间产品创新融入到中心—外围模型中,一方面从理论上验证了开发区政策的技术创新推动效应,另一方面为后文的溢出效应机制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撑。(3)实证检验表明,第一,开发区设立将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显著提升,其中专利申请提升43.50%,专利授权提升32.17%。开发区设立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研发投入,同时相较于其他专利,其对于企业发明专利的提升作用更强,这表明开发区政策推动了企业“实质性”创新而非“策略性”创新。另外,开发区政策对创新效率的作用并不显著,其原因在于开发区政策对企业发明专利的促进作用更强,优化了企业技术创新结构,而发明专利的研发需要更多的研发投入,拉低了创新效率,因而整体创新效率并未得到显著提升。第二,事件研究结果显示,开发区设立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的显著性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这也验证了开发区内企业技术创新的动态优势的存在性。第三,为了进一步缓解样本选择偏误,本文进行了PSM-DID、指标替换检验,同时剔除了开发区升格政策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来进行补充检验,尽可能规避选择性偏差问题和内生性问题,保证了实证结果的稳健性。(4)异质性分析显示,开发区政策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效果在开发区类型层面、外部环境层面以及企业层面均呈现出异质性效果。第一,对于不同类型的开发区,国家级开发区的技术创新推动效应要高于省级开发区,而在其中,国家级高新区的技术创新推动效应要高于国家级经开区。第二,从地区层面来看,具有产学研结合特征的地区所设立的开发区的企业技术创新推动作用更为显著,同时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技术创新推动效应要远高于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第三,从企业属性来看,开发区设立带来的政策效应并不存在企业属性上的差异,说明开发区政策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尤其是对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创新具有较强的推动效应。最后,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进行的补充检验的结果同样支持以上结论。(5)微观机制分析显示,第一,政策性补贴在开发区成立初期对于推动区内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作用。尽管开发区通过单一的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推动效应并不显著,但税收优惠与开发区政策中的政府补贴相结合能够产生协同效应,显著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第二,集聚效应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长期作用机制。长期中,开发区内的企业的多样化集聚和专业化集聚能显著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提升。第三,开发区政策通过提升区内企业市场竞争、出口引致学习和缓解融资约束显著推动了开发区内企业的技术创新提升。(6)开发区政策的空间外部性研究显示,开发区对周边地区企业产生了技术创新溢出效应。创新要素在开发区内集聚对周边企业产生了溢出,进而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创新水平提升。另外,传导机制研究表明开发区主要通过主导产业引领、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和数字经济发展来影响开发区外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因此,本文的研究从企业技术创新视角回应了开发区建设的“虹吸效应”质疑,为开发区建设的创新溢出效应和开发区内外协同发展机制提供了解释。综合以上分析,本文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证上验证了开发区政策推动形成地区创新优势的政策效应,且开发区能够带动周边地区创新水平提升,因此,开发区政策是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政策措施,也是推动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位导向型产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