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s)和蛋白酪氨酸激酶(PTKs)基因能够调节昆虫胰岛素信号通路、细胞生长,生理代谢、基因转录和免疫响应。昆虫细胞的信号转导、增殖、分化和细胞间通讯也与PTPs和PTKs有关。为了了解ILP途径介导的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 Bey-Bienko)发育阶段,在前期试验中,采用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N4和蛋白酪氨酸激酶5的dsRNA与对照(ddH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s)和蛋白酪氨酸激酶(PTKs)基因能够调节昆虫胰岛素信号通路、细胞生长,生理代谢、基因转录和免疫响应。昆虫细胞的信号转导、增殖、分化和细胞间通讯也与PTPs和PTKs有关。为了了解ILP途径介导的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 Bey-Bienko)发育阶段,在前期试验中,采用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N4和蛋白酪氨酸激酶5的dsRNA与对照(ddH2O)处理亚洲小车蝗。注射dsPTK5后,除存活率外,亚洲小车蝗5龄若虫的干重、生长速率和总体表现力均显著下调。对5龄若虫注射dsPTPN4和dsPTK5后检测类胰岛素通路(ILP)中的基因表达。研究表明,除PTPN4无显著性差异外,PTK、INSR(胰岛素受体)、IRS(胰岛素受体底物)、PI3K(磷酸肌醇3-激酶)、PDK(3-磷酸肌醇依赖蛋白激酶)、AKT(蛋白激酶b)及FOXO(叉头转录因子)在5龄亚洲小车蝗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下调。另一方面,注射ds PTK5后,亚洲小车蝗ILP通路中四个重要蛋白IRS、PI3K、PTK、FOXO的磷酸化水平受到显著影响,P-IRS在0.05的概率水平上显著下调,而P-FOXO则显著上调,结果表明,PTK5使亚洲小车蝗ILP途径的氧化应激上调。与dsPTPN4和对照组相比,注射dsPTK5后保护性酶活性,包括ROS(活性氧簇)、CAT(过氧化氢酶)和PO(酚氧化酶)显著增加,且ds PTPN4处理后CAT和PO活性略有升高,但与非保护性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此外,还用染料木黄酮(PTK抑制剂)、PTP1B-IN-1(PTP1B抑制剂)和对照(二甲基亚砜,DMSO)处理亚洲小车蝗,不同处理间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但是,染料木黄素处理后,生长速度、体重和整体生物学性能显著降低,经比较,PTP1B-IN-1处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TK抑制剂处理下的PTP1B→FOXO级联、ILP应激反应的基因表达和等指标显著降低。重要的是,P-FOXO磷酸化水平在染料木黄素和PTP1B-IN-1处理下显著下调,且FOXO对染料木黄素和PTP1B-IN-1的反应使保护酶(POD和CAT)活性上调。我终于得出结论:在亚洲小车蝗中,抑制PTK5活性后,通过ILP对其生长、干重和总体表现力都有不利影响,但在高能量消耗下最终有利于昆虫的解毒。相反,抑制PTP1B的活性时,通过促进ILP途径表达和调控昆虫体内保护酶的活性,平衡调控昆虫发育进度。
其他文献
饲用抗生素替代是肉鸡饲养面临的热点和难题之一。前期研究表明稀土矿物添加剂艾佐麦具有替代饲用抗生素的潜力。本研究评价艾佐麦替代肉鸡饲用抗生素的效果和机理,并探讨应用艾佐麦降低肉鸡饲料成本的可行性。试验一研究了稀土矿物添加剂艾佐麦(AZO)对肉鸡生长性能、养分利用、消化酶活性、免疫功能和骨骼矿化的影响。将240只1日龄雄性肉雏鸡随机分为4个日粮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不添加抗生素)、对照组+0.25%A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es,FMDV)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其严重损害畜牧业的生产,每年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FMDV属于微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口蹄疫病毒属(Aphthovirus)的成员。与微RNA病毒科其他病毒成员一样,FMDV基因组缺乏5’端帽子结构
日本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是由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通过疫苗免疫接种,能够预防JE。前期研究发现,JEV优势基因型由基因III型转变为基因I型,而基因III型来源的疫苗不能够完全保护基因I型JEV感染,需要研发基因I型疫苗。为此,开展了如下研究。为了鉴定细胞传代致弱的基因I型弱毒株S
畜牧业中β2-激动剂的违禁使用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当前虽然已经基于β2-激动剂的违禁使用建立了很多检测方法,如仪器法、免疫法、传感器法等,但是现有方法都是基于已知药物。β2-激动剂类药物种类多、更新快,在畜牧生产中使用了新的β2-激动剂类药物,则上述已建立的方法检测不出来,这些有问题的动物、畜产品将躲过监管部门的监测,进入食物链,危害消费者的健康。因此,有必要建立更为灵敏有效的方法,以实现
A型流感病毒可以感染禽类和哺乳动物等多种宿主,亚型多且感染谱广,其跨种间传播往往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大流行,因此其复制及跨种传播机制一直是本领域研究热点。流感病毒的RNA聚合酶是病毒在宿主细胞内进行转录与复制的物质基础,在跨物种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其需借助某些宿主蛋白来完成病毒的复制过程。目前关于流感病毒聚合酶对宿主的依赖机制及跨物种适应机制仍知之甚少。已有研究发现禽源酸性核磷蛋白32(ANP32)家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引起的一种重要人兽共患病,每年导致约59,000人死于该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人间狂犬病基本经犬类咬、抓伤所传播,一旦发病致死率几乎为100%。目前仍无有效治疗狂犬病的药物。深入研究RABV入侵宿主细胞的机制,不仅有利于深入阐明RABV致病机制,还将有助于设计新型的狂犬病疫苗和筛选有效的狂犬病治疗药物靶点。目前已经发现多个影响
绿僵菌菌株(IMI330189)是一种能有效防治害虫的昆虫病原真菌。MAD1蛋白是由绿僵菌产生、协助绿僵菌附着在昆虫体表对昆虫产生毒力的一种蛋白。本实验通过饵剂饲喂的方法研究了绿僵菌菌株(IMI330189)和MAD1蛋白单独或混合取食对飞蝗的免疫相关酶和Toll通路基因的影响。研究表明当绿僵菌菌株(IMI330189)和MAD1蛋白混合处理飞蝗时,其累计死亡率最高为55%。MAD1+IMI330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virus,RABV)感染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的一种对人致死的人兽共患病。RABV如何与神经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相互作用,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途径进入细胞从而引起狂犬病的具体机制仍然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鉴定了一个新的RABV受体,RABV可以利用该受体感染神经细胞。我们发现GPCR家族成员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mGluR2)可以通过与RABV G蛋白直接相互作用介导RA
1.烟粉虱是田间作物和温室中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本研究旨在4个不同温度条件下(20、24、28和32°C),通过表面喷洒的方式评估2种白僵菌菌株(BB-72和BB-252)和1种蜡蚧轮枝菌(V-2)对烟粉虱的体外杀虫活性。使用三种不同的处理进行生物测定,分别包括真菌菌株BB-72,BB-252和V-2的分生孢子浓度和滤液,以及它们的二元组合。处理一:将取每种真菌菌株的1.5 mL培养滤液进行生物
食蚜蝇(双翅目:食蚜蝇总科)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重要经济昆虫,大约1/3种类的幼虫捕食蚜虫等害虫。同时,其成虫大多具有访花的习性,是继蜜蜂之外的第二大类传粉昆虫。国外研究已表明多数食蚜蝇尤其是捕食性食蚜蝇具有远距离迁飞性,且迁飞对传粉和生防功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我国常见种类黑带食蚜蝇Episyrphus balteatus(De Geer)为研究对象,利用高空测报灯系统监测了渤海湾跨海迁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