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藤昌益(1703——1762)是日本江户时代中期的思想家。他出生于日本秋田县的一个中农家庭,中年时在青森县八户市行医。著有《自然真营道》、《统道真传》等著作,内容涵盖了哲学、医学、药学、生物学、历史、经济、地理等多方面内容。其中,《法世物语》是昌益所写的唯一一篇动物小说,讲述了鸟、兽、虫、鱼分别集会,将动物的世界和人类的世界进行对比,批判人类社会的堕落的故事。《法世物语》通过一个又一个精彩绝伦又匪夷所思的动物比喻,勾勒出一幅人类社会风貌图。先行研究中,主要从表现手法、社会批判、动物知识三个视角对《法世物语》进行分析,得出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点:1指出了“动物比喻”这一表现手法的重要性,却未能探究昌益使用动物比喻的可能性及其必要性;2将《法世物语》中的人类社会批判与现实批判等同起来,未能注意昌益的“法世像”与现实的不同之处;3指出了《法世物语》反映昌益的动物知识这一点,却未对昌益的动物知识结构进行分析归纳。为了弥补先行研究的不足之处,笔者对《法世物语》展开进一步分析。第一章主要分析了安藤昌益的动物知识的构成,从而得出昌益在《法世物语》中使用“动物比喻”这一表现手法的可能性。安藤昌益正处于本草学快速发展的时代,由于幕府将军德川吉宗的物产政策和出版业的发达,昌益作为一名町医,更容易接触到本草学书籍,其中的动物知识为昌益写出《法世物语》打下了基础。此外,安藤昌益出生在日本东北地区的一个农村里,那里有丰富的动物传说。村庄不远处就是一座名为“达子之森”的山林,那里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不难得出,昌益的生活从小就与动物密切相关。所以,昌益的动物知识构成既有来自书本的知识,也有自已的生活体验。这与他属于“中间文化层”的身份不无关系。第二章主要分析了安藤昌益的动物观,探索他用“动物比喻”的必要性。人类使用比喻来描述性质相似的事物,这一行为背后隐藏的是人类的价值判断,即人类认为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是有相似之处的。昌益的动物比喻也暗藏了这一价值判断。昌益认为将人类比喻成动物是对人类的侮辱,所以动物比喻才能成为昌益的批判性表达,这就是《法世物语》使用动物比喻的必要性之所在。这一认知的背后,是昌益认为人类本应该优于动物这一观念在作祟。这就打破了先行研究中被塑造成“一切平等主义者”的昌益形象。昌益通过万物生成论来解释人类的优越性,又根据这一理论生出“反迷信”、“肉食批判”的思想。动物不如人,动物世界存在“大吃小”秩序,这就是安藤昌益的动物观,并且与他构想的人类社会密切相关。第三章主要分析了安藤昌益所描绘的法世形象,并与现实社会进行对比,发现两者之间的不同。昌益将人类比作动物,人类社会比作动物社会,无形中给昌益的社会观带上了动物的属性。即法世是人类堕落后的社会,具有动物社会的“大吃小”的秩序。这种不平等的差异带来战争、灾难,人类社会陷入动荡之中。另一方面,人类却从未停止享乐。剥削阶级踩着下层人民狂欢,下层人民生活在炼狱之中。而在昌益看来,法世的形成正是由于圣王创造的制度和金钱的流通导致的。通过对法世和昌益所处时代进行对比,不难发现,昌益的法世并不能等同于现实。“法世形象”可以看作昌益知识一部分,也就带有昌益知识结构的特点,即一部分来自书本知识,一部分来自于生活体验,这是“中间文化层”所特有的知识构成。综上所述,本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对《法世物语》中昌益使用动物比喻这一表现手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考察了安藤昌益的动物观与社会观,弥补了先行研究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