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隐匿性鞘状突未闭的临床治疗原则研究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_zhuang_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小儿鞘状突未闭类疾病,如腹股沟斜疝和鞘膜积液,是否同期探查和处理对侧,一直是很有争议的问题。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快速发展,小儿腹腔镜下经腹高位结扎未闭鞘状突(疝囊)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越来越获得普及,同时,也为在进行腹腔镜手术时术中探查发现对侧隐匿性鞘状突未闭(contralateralpatentprocessusvaginalis,CPPV)的情况提供了方便。但是,目前还不能确定这样发现的隐匿性鞘状突未闭是否一定会引发临床问题。因此,在很多医院,为了避免日后可能出现的临床发病,很多医生都通常在没有任何一个标准的界定下,根据自身临床经验同期采取手术结扎对侧隐匿性鞘状突未闭的预防性处理措施。
  主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手术中发现的对侧隐匿性鞘状突未闭(CPPV)的临床治疗原则。
  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外科收治的1589例(0-14岁)单侧腹股沟斜疝患儿均行了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资料。研究了对侧隐匿性鞘状突未闭的情况及内环口的形态。内环口形态可直观分为洞型型和裂隙型,前者的鞘状突呈现出如山洞开放,后者仅呈裂隙状,需用抓嵌牵拉裂隙前壁才能明确显露开放状的鞘状突管。同时对比了同单位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08例单侧腹股沟斜疝患儿,均行传统的开放性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的临床资料。开放组患儿术后进行最长3年的随访。研究隐匿性鞘状突未闭的内环口形态分类、对比腹腔镜组对侧隐匿性鞘状突未闭率和传统开放手术组对侧新发斜疝发病率和它们之间的风险比(RR),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同时研究单侧腹股沟斜疝嵌顿情况与年龄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1.腹腔镜下组:共1589例单侧斜疝患者,手术探查发现:1)所有患儿患侧内环口全部为未闭合状态,其中洞型者1276例,占比为:80.30%;裂隙型者313例,占比为19.70%。2)855例患儿对侧鞘状突呈隐匿性未闭,占比为53.81%。其中洞型:裂隙型=664:191,小于3岁患儿的洞型:裂隙型=388:85,大于3岁的洞型:裂隙型=276:106。通过计算大于3岁和小于3岁的对侧洞型和非洞型有统计学差异;大于3岁和小于3岁的对侧裂隙型和非裂隙型也有统计学差异(洞型:x^2=18.30,P<0.001;裂隙型:x^2=55692.17,P<0.001)。3)985例原发性右侧斜疝中455例左侧鞘状突未闭,占比为46.19%;604例原发左侧斜疝中400例右侧鞘状突未闭,占比为66.23%。原发左侧斜疝右侧鞘突未闭的概率大于原发右侧斜疝左侧鞘状突未闭的概率,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0.450,P<0.001)。
  2.开放手术组:共208例单侧腹股沟斜疝患儿。行单独患侧腹股沟斜疝手术,随访3年以上发现9例患儿对侧异时性腹股沟斜疝(metachronousinguinalhernia,MIH)。1)左侧斜疝77例,右侧出现MIH7例,占比为9.10%;右侧斜疝131例,左侧出现MIH2例,占比为1.53%。左侧斜疝右侧出现MIH的概率高于右侧斜疝左侧出现MIH的概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45,p<0.05)。2)小于3岁的患儿117例,对侧出现MIH8例,占比为6.84%;大于3岁的患儿91例,对侧出现MIH1例,占比为1.23%。小于3岁的患儿对侧出现MIH的概率高于大于3岁的患儿对侧出现MIH的概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p<0.05)。
  同时,数据显示,开放性手术组单侧斜疝的患儿,术后对侧出现MIH的占比为4.33%。而腹腔镜手术组单侧斜疝,术中探查发现对侧隐匿性鞘状突未闭(CPPV)的占比为53.81%。计算MIH/CPPV风险率比(RR)为0.08(1/RR=12.5),提示要对约13例CPPV患儿进行手术才能防止1例MIH的发生。可见,鞘状突隐匿性未闭的临床斜疝发生率比率明显要低于隐匿性鞘状突未闭出现的占比(p<0.05)。
  本组统计数据还发现,两组全部手术共1797例单侧腹股沟斜疝患儿中,有嵌顿史者260例,其中左侧100例,占比为14.68%(100/681);右侧160例,占比为14.34%(160/1116)。显示左右两侧腹股沟斜疝出现嵌顿的比率十分接近(x^2=0.04,p>0.05)。此外发现小于3岁的腹股沟斜疝共945例,出现嵌顿的220例,占比为23.28%;大于3岁的共852例,出现嵌顿的40例,占比为4.69%。提示小于3岁的患儿明显比大于3岁的患儿更容易出现腹股沟斜疝嵌顿(x^2=125.06,p<0.005)。
  研究结论:总的看,小儿单侧腹股沟斜疝患者的对侧隐匿性鞘状突未闭绝大多数不会临床发病,如果临床对于隐匿性鞘状突未闭均一概行高位结扎可能会存在过度医疗(这与目前较多国内外相关报道一致)。根据本组临床资料分析,初步建议:1)年龄<3岁的患儿,腹腔镜探查中发现对侧内环口未闭且呈洞型,建议手术中同时结扎对侧隐匿性未闭鞘状突;2)年龄>3岁的患儿,腹腔镜探查中发现对侧内环口未闭且呈裂隙型,建议同期可不予以修补,但需术后密切随访;3)年龄<3岁的患儿,腹腔镜探查中发现对侧内环口未闭且呈裂隙型;或者年龄>3岁的患儿,腹腔镜探查中发现对侧内环口未闭且呈洞型,建议跟家属详细沟通后结合家属意愿决定是否同期行手术。4)结合文献,6个月<年龄<3岁的患儿,无论左右侧,出现腹股沟斜疝,均建议尽快进行手术结扎患侧,可望有效减少患侧疝嵌顿发生的可能性。5)左侧腹股沟斜疝的患儿,手术中需要特别细心探查右侧内环区的情况,特别是裂隙型和或口径很小的隐匿性鞘状突未闭,并根据上述条件选择手术或密切随访。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检测方法(荧光免疫层析法)与RT PCR检测方法在儿童早期流感病毒检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免疫层析法对2016年4月-2017年1月收集的800份流感样患儿标本进行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检测,并对其中170份进行RT PCR检测从而验证快速抗原检测方法的正确率。结果:荧光免疫层析方法检测到样本中甲型流感病毒阳性38例,乙型流感病毒45例,RT PCR法检测到甲型流感病毒
目的:  LMX1B及PHB均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抗纤维化密切相关,而这两者又存在着正相关关系,LMX1B作为核转录因子,我们推测LMX1B可能调控PHB表达,但期确切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将对这两者的相互关系作进一步探讨,为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方法:  培养大鼠近端RTEC细胞系NRK-52E,构建转染外源性LMX1B基因病毒载体,过表达LMX1B基因,Real-timeRT
背景目的: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目前已成为除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之外的世界第3大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国是亚洲糖尿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单纯糖尿病治疗支出居世界之首。2型糖尿病约占世界糖尿病病人总数的90%。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糖尿病患者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升高,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较单纯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升高,死亡风险增加,医疗支出增加。  本
学位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据最新统计,我国目前COPD的总患病人数将近1亿,较之前报道的大幅度增加,预计到2020年的时候,COPD将会是全球第三位致死的疾病。“中国居民慢阻肺监测调查”报告中指出,我国40岁以上成年慢阻肺患者中,肺功能GOLD1级、2级者占了绝大多数。但是早期COPD患者由于没有临床症状或者症状轻微,主动就诊率低,待症状明显就诊时往往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肠道菌群与健康人群的区别,以及复合乳酸菌胶囊对肠道菌群和血脂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确诊NAFLD患者40例为NAFLD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NAFLD患者分为A、B组,各20例;另外在同一时间段我院门诊体检者中选取4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A组口服复合乳酸菌胶囊,660mg/次,3次/天,疗程8周;B组为空白对
目的:探讨初治单耐药和耐多药肺结核的CT表现及特点,以提高对初治单耐药和耐多药肺结核的认识。  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7年12月深圳市宝安区慢性病防治院接诊的经药物敏感实验证实的初治耐药肺结核病患者,随机抽取符合入组标准的初治单耐药肺结核及初治耐多药肺结核各30例,分别作为单耐药组和耐多药组,同时选取同期对抗结核药物敏感初治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的CT图像均是抗结核治疗前获取的
目的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为腹膜透析经常出现的并发症,是腹膜功能受损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因素。本研究旨在研究饮食干预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出现的概率产生的作用,为防止腹膜炎的出现及改善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7年10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持续性腹膜透析的患者共113名,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63名,平均年龄(52.9
学位
目的:通过对食管癌手术患者采用不同的颈部吻合方式,比较食管胃三角吻合术与传统圆形吻合术在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术后吻合狭窄、吻合口瘘、反流性食管炎等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生存状态的影响,探讨三角吻合术在食管癌手术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按照汕头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入院顺序,将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期间共70例数可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包括胸中段、下段食管癌患者),分为三角吻合组
背景与目的:  铜、锌作为人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在生物氧化、自由基清除等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血清中铜、锌含量与多种疾病有关,其代谢紊乱可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急性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此类病人最大的问题在于首诊常常只能得到一模糊的诊断。而目前仍未见有关急性阑尾炎患者体内铜、锌水平的报道,因此,本实验旨在通过检测急性阑尾炎患者血清和阑尾组织中的铜、锌含量,含铜锌酶的蛋
目的:分析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病理特征相关性。  方法:1选取200例于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就诊年龄大于等于40岁的女性DC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同时间段在该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40岁以上健康女性400例作为对照组。将两组血清血脂指标进行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