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口译中变译手段的应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xiong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国际交流频繁,口译也日趋活跃,呈现出多种形式。按其操作类型可以分为导游翻译,陪同翻译,会议翻译,会谈翻译等。而会议翻译又包含国际会议,记者招待会,商务会议和学术研讨会等活动。随着口译的深入发展,旨在提高口译质量的研究也变得十分迫切。90年代末,黄忠廉提出了翻译变译理论。他例举了大量的变译事实,论述变译本质,界定了变译这个全新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了七种变译手段和十一种变译方法,构筑了变译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在翻译界受到了广泛好评。然而,变译理论是在笔译实践基础上产生,最初少见于口译研究。而少有的口译研究也主要集中于中英语言。笔者认为,中日口译中也不乏许多变译的现象。如何将变译理论与中日口译实践结合,将会是一个新的尝试,同时也可以扩展变译理论对中日口译实践的指导意义,提高译员的在口译学习和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在此篇论文中,笔者首先考察变译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背景。接着从中日语言、文化的差异、口语的特征和短时记忆这四个方面论述变译理论与中日口译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认为变译理论在中日口译实践中必要且可行。基于此初步结论,笔者通过中日记者招待会的口译实例,以变译理论为理论依据,对其中应用的五种主要变译手段进行了具体的考察和分析。即口译中的“增”“减”“编”“并”“改”。然而,变译理论也是有章可循的,因此,本论文对口译的变译应用尺度也作了相应探讨。由于笔者无法与案例中的译员直接面对面沟通,同时分析范围也仅限于记者招待会,分析材料数量有限。因此这种分析是否能够说明其他会议口译中的变译现象,则需要进一步探讨。
其他文献
自白桦在《解放军文艺》1956年4月号发表第一篇专门《介绍藏族战士饶阶巴桑的诗歌》的文章至今,饶阶巴桑诗歌研究已经走过了60年历程。20世纪80年代前处于接受行为的初兴阶段
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口译形式呈现多元化局面,对于口译的研究也得到了拓展。近年来,关于译员在不同模式下的角色定位逐渐成为口译学备受关注的论题。
现代社会中,日益增多的社会问题使得政府和公众越来越关注社会公共服务和公益事业的发展。志愿服务作为社会服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国政府和普通民众的广泛关注,成为了社
中国房地产行业经过十年的发展,完成了一次从规模化开发到当今综合性产品化开发的转变。通过高星级酒店配套,带动住宅销售和物业持续升值的商业模式,更是成为了今天开发商纷纷关
一个人的记忆能力是有限的,而口译译员却常常需要具备“超乎常人”的记忆能力。所谓的“超乎常人”并不是说译员在生理上的脑存量优于常人,而是指译员在常年的训练和培养中练就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加深,针对口译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口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手段,将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们连接起来,进行相互之间的信息
《水浒传》是我国白话小说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关于其的研究数不胜数。本文在所选取的两种日文译作,一种是吉川幸次郎与清水茂和译的《水浒传》,另一种是由驹田信二译制的《水浒
本论文从翻译理论中的目的论视角出发,重点研究汉语中随社会发展大量涌现的新词及流行语的翻译策略。语言可谓时代的镜像。随着时代的发展及进步,新的语言及表现方式也随之应运
目的:对大鼠Kupffer细胞分离方法进行优化。方法:采用D-Hanks液和Ⅳ型胶原酶液两步原位灌注法结合离体消化,差速离心法和Percoll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并选择性贴壁纯化Kup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