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通过回顾性研究500例TD患儿的脑电图特征,丰富TD脑功能临床研究资料。2.采用小动物核磁扫描系统观察IDPN诱导的TS大鼠纹状体和苍白球的体积变化,探索脑部结构改变与TS发病的关系,为健脾止动汤抗抽动提供进一步的神经影像学证据。研究方法:1.临床研究:选取2013年5月-2018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门诊的500例TD患儿的病历资料,记录起病年龄、就诊年龄,性别、病程、TD分型、中医证型、YGTSS评分、脑电图结果等资料,采用Excel 2013及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实验研究:32只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按照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盐酸硫必利组及健脾止动汤组,每组各8只大鼠。模型组、盐酸硫必利组、健脾止动汤组按照250mg/kg/d腹腔注射IDPN,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7天。造模成功后,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d),西药组给予盐酸硫必利混悬液(21 mg/kg/d),中药组给予健脾止动汤(16mg/kg/d),连续灌胃给药4周。分别于造模第7天、给药4周后进行刻板运动评分。给药4周后,在异氟烷持续麻醉状态下,通过高场强磁共振波谱扫描仪对各组大鼠进行头部MRI检查,取得T2W1图像,对大鼠纹状体的体积进行VBM分析。研究结果:1.临床研究:①500例TD患儿,男女比例为4.3:1,平均起病年龄(6.59±2.29)岁,平均就诊年龄(8.83±3.04)岁。病程<1年190例,1-3年171例,>3年139例。YGTSS评分平均(23.50 ± 11.01)分。多发性抽动症228例,短暂性抽动症195例,慢性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症77例。中医证型中,肝亢风动证44例,外风引动证1例,痰火扰神证11例,脾虚痰聚证8例,阴虚风动证2例,脾虚肝亢证434例。②脑电图总异常率16.8%(包括异常脑电图与界限性脑电图)。界限性脑电图表现为α波欠规则、节律较差及阵发性θ活动等。异常脑电图多表现为慢波增多或θ活动增多、α波形成欠佳、α波调节调幅差、θ活动功率增高、可疑散在中高波幅棘慢波或高幅尖波、痫样放电、阵发高幅尖波或阵发高幅慢波。异常脑波出现的部位以颞、顶区及中央区、前头部居多,占41.70%,22.61%为各导均可见,4.76%异常放电部位为顶、枕区。③不同性别的TD患儿,其脑电图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④脑电图结果与病程存在一定关联性,病程较长患儿的异常脑电图多于病程较短者(P<0.05)。⑤不同西医分型的TD患儿,其脑电图结果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TS患儿脑电图异常率显著高于TTD患儿(P<0.01)。⑥不同中医证型的TD患儿,其脑电图结果无差异(P>0.05)。⑦脑电图异常程度与YGTSS评分有关,脑电图正常组的YGTSS评分显著低于异常组(P<0.01)。2.实验研究:①灌胃4周后刻板运动评分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健脾止动汤组的刻板运动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模型组、硫必利组刻板运动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健脾止动汤组与硫必利组刻板运动评分进行组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造模后,健脾止动汤组、盐酸硫必利组及模型组大鼠体重较空白对照组大鼠显著减轻(P<0.01)。但造模后及灌胃后3组大鼠间的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灌胃4周后,4组大鼠纹状体平均灰质体积无统计学差异(P>0.05)。4组大鼠的苍白球体积无显著差异(P>0.05)。4组大鼠的尾壳核体积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临床研究:①TD患儿脑电图多无特异性表现。②患儿病程越长,抽动越严重,脑电图异常的可能性越大,今后还需深入进行相关的临床基础研究。2.实验研究:①健脾止动汤可以降低模型大鼠中枢神经的兴奋性。②健脾止动汤未能显著改善TS大鼠纹状体体积,目前尚不能明确健脾止动汤抗抽动的神经影像学机制。③IDPN诱导的TS大鼠体重低于正常大鼠。MRI检查发现部分TS大鼠存在脑积水表现,但并非所有接受腹腔注射IDPN的大鼠都出现脑积水表现,故还需进一步研究,来探索IDPN造成大鼠抽动行为的神经影像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