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兰纳里?奥康纳(1925—1964)被公认为是二战后美国文学界最杰出的南方小说家之一。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共创作了两部长篇小说-《智血》(1952)、《暴力夺取》(1960)和三十一部短篇小说。作为一名天主教作家和南方作家,奥康纳的小说有着浓郁的宗教色彩和南方色彩,小说中充斥着暴力、苦行和死亡气息;此外,奥康纳还以创造畸人而著称。她的处女作《智血》集中体现了这些风格特点。国内外学者对这部小说的研究主要是从女性主义、存在主义、原型批评等角度分析作品的主题,但几乎没有人提到小说中反复出现的人物的凝视。而凝视在文学作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离开人物的凝视,读者无法参透人物的心理状态,自然也无法理解作者的意图和作品的意义。因此,本文从凝视这一视角出发,探讨它对主人公黑兹尔·莫茨的精神发展历程的作用及影响,利用这一新的视角挖掘小说的深层意义。论文由六部分组成。引文部分首先介绍奥康纳的生平、主要作品、写作特点和《智血》的主要内容,进而对国内外关于这部小说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并指出本文用拉康式的凝视分析小说的创新之处及写作意义。第一章主要研究看的发展过程并引入凝视概念。论文首先指出看的重要性及世界上存在着的各种不同的看的方式,然后分析视觉和文学的关系,最后引出拉康的凝视理论。第二章把小说中出现的凝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主人公作为主体的凝视,另一类是主人公作为客体的凝视。论文通过对这两类凝视的分析揭示出黑兹尔的成长过程及寻找自身主体性的心路历程。第三章着重探讨凝视对黑兹尔心理所造成的影响及他的精神皈依历程。根据拉康的凝视理论,凝视一方面意味着社会对主体的期许,另一方面标记着永远不能回归的缺失。黑兹尔儿童时代受祖父及母亲的影响,享受着他们为他构筑的虚假的圆满,但家人的去世,战争中灵魂的消失以及社会的堕落让主人公不得不经历心灵的缺失。黑兹尔不遗余力地弥补这种缺失,希望回到最初的那种圆满状态。但上帝只是一种人为的虚假的圆满,最终他只能在死亡中拥抱上帝,与他的“真实”相遇。第四章揭示出作者奥康纳的凝视以及凝视对其创作的影响。像黑兹尔一样,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凝视”让奥康纳成了一个上帝虔诚的信徒,宗教因此成为她作品的主旋律。但二战后社会的丑恶,家人的死亡以及自己终将面对的吞噬自己生命的疾病让她不得不经历缺失。通过“凝视”作品中的人物,作者向读者宣扬其上帝拯救世人的信仰,并希望通过上帝找回最初的心中的圆满,但其作品中对宗教人物的死亡的安排只能证明上帝只是个虚幻的影像,人类永远无法回到最初的圆满状态。结论部分简要总结了用拉康的凝视理论解读该小说的意义。论文指出凝视标记着人永远无法回归的缺失,同时,奥康纳对小说人物的安排正好证明了拉康的凝视理论。此外,论文也指出了从凝视这一视角分析小说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