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教师胜任力现状与提升对策研究——基于对河北省20所乡村小学的调查

来源 :河北经贸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uhua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乡经济发展更加呈现两级分化的趋势,并且城乡之间的差距也在进一步扩大,其中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尤为凸显,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乡村教育落后于城市教育,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乡村的发展。乡村小学教师作为乡村教育的支柱,关系乡村人才培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就乡村小学教师整体而言,他们的教学水平、管理能力和身为教师的职业责任感相对不高,整体胜任能力有待提升,这种现状严重影响着乡村教育的发展。因此,如何有效提升乡村教师整体胜任力水平是乡村教育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研究参考国内外乡村教师胜任力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以河北省20所乡村小学教师为例,对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胜任力从教师思想观念、教学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心理特征等四个维度,分析了小学教师职业胜任力状况。编制《河北省乡村小学教师胜任力现状调查问卷》,通过实证调查与数据分析,并结合对乡村小学教师的结构性访谈,对河北省20所乡村小学教师胜任力现状有较为全面的了解。研究结果表明:乡村小学教师整体胜任水平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在思想认识方面,教师职业认同感还比较低,自我学习意识有待提高;在教学能力方面,教师的教育基础知识有较大缺陷,教学方法较单一,课后缺少教学反思;在管理能力方面,课堂管理方式单一,关爱学生意识较弱;在心理特征方面,不满意自己的工资待遇,时常有焦虑的情绪,并且情绪调节能力较差。
  通过对实证调查与访谈结果的分析,发现导致河北省乡村小学教师胜任力不足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乡村小学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主要是性别、年龄、学历等结构分布不合理;二是乡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主要有教学专业知识不完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研究意识薄弱;三是乡村小学教师缺乏培训,即使有培训很多都是流于形式,方式单一并且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四是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较低等。要提高小学教师的职业胜任力,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乡村小学教师队伍结构;二是提升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三是加强对乡村小学教师的培训力度;四是提高乡村小学教师福利待遇。
其他文献
煤炭的开采在给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能源支撑的同时,也对矿区的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山东省济宁市作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煤炭开采后产生的大面积的土地塌陷,破坏了大量的优质耕地,损毁了房屋建筑,成为了阻碍矿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一大因素。因此,采煤塌陷地的治理和修复愈发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时也成为了矿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但传统的粗放型修复和治理方式以挖深垫浅,恢复耕地为主,同时辅
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乡镇政府履行职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系统完整的理论框架。从全国来看,我们的行政体制改革在探索中不断前进,乡镇政府也紧跟改革步伐,在机构改革、“放管服”改革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与服务型政府创建的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的盼望相比,乡镇政府现行运行机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必须结合新形势新变化,及时对履行职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科学推动各项工作,有效提高
2013年,我国正式实行新一轮“简政放权”改革。对于社会来说,目的在于政企、政社进一步分开,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增强社会组织力量,大幅度盘活市场;对于政府自身来说,目的在于提高行政效率、增强地方政府活力和积极性,转变政府职能,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省市区级政府均将大量权力下放至下级政府,在此过程中,作为我国行政的最末级,街道和区(县)之间的权力下放承接问题成为焦点。  国内外关于政府间纵向权责关系的课题
学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清晰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此我国开启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阶段。目前我国的贫困户主要存在于农村当中,我国乡镇政府公务员成为了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他们是最前端的国家公职人员,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乡镇公务员中有一个群体-乡镇领导,他们隶属于县域行政级别的中间部位,连接着县域行政级别中的最高
学位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条件的完善,我国人均寿命不断延长,与此同时,生育水平近几年也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这使得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快速转变。老年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保持较高水平,我国开始面临“银发浪潮”带来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在社会进步的今天,我国养老保障制度还不够健全,仍然需要家庭代际支持发挥其最大的优势和作用,以缓解社会养老的压力。因此,本文基于社会交换、家庭生产、代际支持、健康需求等理
学位
土地利用转型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作用下,对地区的生态环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由此衍生出了生态环境效应。位于太行山区的河北省阜平县,是京津冀生态脆弱典型区。随着城镇化、第二产业发展的加速,农村、城镇居民点和工矿企业占用了大量农业用地,造成土地利用结构失调,加剧了山区生态环境压力。本研究以人地关系、土地可持续利用等理论为基础,基于“三生”(生产、生活和生态)的视角,对山区土地利用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21世纪初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加重了养老负担,而且我国的老龄化呈现出"数量大、增长快且高龄化严重"的特点,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在面对家庭养老日益式微,社区养老难以实现、机构养老难以接受以及不断有空巢老人死亡家中等现实困境,经过各地不断探索,最终在2010年肥乡前屯村形成了以村集体建院--老人自愿入住、自我管理--村集体和老人子女共同出资维持运转的“肥乡模式”。2013年以来肥乡模
学位
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使养老问题也变得尤为迫切。由于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上的供给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养老的需要,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精神慰藉成为更多老年人的需求。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希望通过对积极老龄化背景下文化养老的研究来为石家庄市老年人在文化养老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出积极有效的解决办法,以此来提高石家庄市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幸福感,实现人生价值。  在研究中,本文从文化养老的三个方面和积极老龄
学位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老年人退休养老问题变得越发严峻,而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社会大众对退休政策调整的不理解、不学习、不认同而造成的。因而本文在退休政策调整的社会大背景下,参考《2017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中居民退休准备指数、退休准备情况、退休准备期望等相关问题的理论阐述和调查结果,选取陕西省咸阳市45-60岁的临退休人员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退休准备及影响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劳动关系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尤其是目前经济下行和劳资矛盾的复杂化、激烈化对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提出了挑战。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其和谐与否关乎着社会经济能否稳健发展。因此,要改善劳动关系,加强劳动关系管理,化解劳资双方矛盾,将劳动争议的危害降到最低,是政府在应对新形势下的劳动关系和劳动争议方面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学术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