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转型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作用下,对地区的生态环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由此衍生出了生态环境效应。位于太行山区的河北省阜平县,是京津冀生态脆弱典型区。随着城镇化、第二产业发展的加速,农村、城镇居民点和工矿企业占用了大量农业用地,造成土地利用结构失调,加剧了山区生态环境压力。本研究以人地关系、土地可持续利用等理论为基础,基于“三生”(生产、生活和生态)的视角,对山区土地利用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展开研究,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降低生态环境风险、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支撑。
本研究利用ArcGIS软件,采用阜平县1990、2000、2005、2010和2015年五个时相的遥感解译土地利用数据,基于“三生”对阜平县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对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了具体分析:(1)阜平县土地利用转型时空演变特征研究。通过测算25年间阜平县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开发度以及耗减度,对基于“三生”的土地利用转型时空演变过程进行分析。(2)阜平县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利用等间距采样法生成格网作为空间单元,通过加权求和法测算各空间单元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并采用克里金法对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进行地统计分析,结合质量等级分区分析区域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转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通过测算生态贡献率,分析导致生态环境效应变化的主要用地转型。
通过上述内容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1990-2015年间,阜平县生产和生活功能用地面积增加,生态功能用地面积减少。其中,农业生产用地和牧草生态用地面积减幅较大,农村生活用地面积增长较快,工矿生产用地增速最为迅猛。25年间,阜平县土地利用转型空间演变过程中,生产和生活功能用地转型主要分布在西北部河谷、中部丘陵和东南地势低平地区,生态功能用地转型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以2005-2010年变化最为明显。(2)阜平县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由1990年的0.557下降至2015年的0.554,整体表现为先上升后持续下降的变化特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水平有所下降。根据测算出的生态贡献率发现,1990-2015年土地利用转型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情况均高于改善情况,其中,工矿生产用地和生活功能用地对生态功能用地和农业生产用地的占用是导致阜平县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利用ArcGIS软件,采用阜平县1990、2000、2005、2010和2015年五个时相的遥感解译土地利用数据,基于“三生”对阜平县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对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了具体分析:(1)阜平县土地利用转型时空演变特征研究。通过测算25年间阜平县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开发度以及耗减度,对基于“三生”的土地利用转型时空演变过程进行分析。(2)阜平县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利用等间距采样法生成格网作为空间单元,通过加权求和法测算各空间单元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并采用克里金法对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进行地统计分析,结合质量等级分区分析区域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转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通过测算生态贡献率,分析导致生态环境效应变化的主要用地转型。
通过上述内容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1990-2015年间,阜平县生产和生活功能用地面积增加,生态功能用地面积减少。其中,农业生产用地和牧草生态用地面积减幅较大,农村生活用地面积增长较快,工矿生产用地增速最为迅猛。25年间,阜平县土地利用转型空间演变过程中,生产和生活功能用地转型主要分布在西北部河谷、中部丘陵和东南地势低平地区,生态功能用地转型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以2005-2010年变化最为明显。(2)阜平县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由1990年的0.557下降至2015年的0.554,整体表现为先上升后持续下降的变化特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水平有所下降。根据测算出的生态贡献率发现,1990-2015年土地利用转型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情况均高于改善情况,其中,工矿生产用地和生活功能用地对生态功能用地和农业生产用地的占用是导致阜平县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