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胶质瘤(Glioma)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其中半数以上为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即使采取目前最为规范的治疗:最大安全范围内的全切除辅以术后标准同步放化疗,但是病人预后仍然极差,中位生存期仅仅只有14.6个月。胶质瘤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在于胶质瘤具有增殖能力强、遗传背景异质性及放化疗抵抗等恶性表型。因此,寻找可以有效针对胶质瘤恶性进展的新型治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2692,81773290);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6A020213006);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7A03031349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胶质瘤(Glioma)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其中半数以上为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即使采取目前最为规范的治疗:最大安全范围内的全切除辅以术后标准同步放化疗,但是病人预后仍然极差,中位生存期仅仅只有14.6个月。胶质瘤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在于胶质瘤具有增殖能力强、遗传背景异质性及放化疗抵抗等恶性表型。因此,寻找可以有效针对胶质瘤恶性进展的新型治疗方式,延长胶质瘤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胶质瘤研究领域的重点。本实验室前期着眼于胶质瘤肿瘤实体外的肿瘤细胞研究,发现胶质瘤患者的肿瘤实体周边水肿带及以外区域中存在胶质瘤细胞,其生物学特性与肿瘤实体胶质瘤细胞(“C细胞”)不同,并将其命名为“Q细胞”。本实验室认为,这些存在于手术难以切除区域的肿瘤细胞正是胶质瘤反复复发、难以根治的元凶,针对Q细胞的研究有望真正解决胶质瘤难治性这一世界难题。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包括胶质瘤在内的肿瘤的致病机理有了更全面的认知。WHO修订的2016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在现有组织学分类的基础上,首次将分子亚分型融入于胶质瘤分类,打破了近百年来组织学分类的传统,对胶质瘤的认识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本实验室前期利用转录组测序的方式发现Q细胞与C细胞表达谱之间存在差异,我们试图通过深入探讨差异表达的因子解释Q细胞生物学行为,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既往对胶质瘤分子表型特征的探讨多围绕基因水平,为胶质瘤的诊断提供了多个分子病理指标,如IDH1突变、染色体1p/19q共缺失、TERT基因突变、p53基因突变等,也有众多研究把目光投向了转录水平,针对胶质瘤中基因的特异表达情况进行探讨。可变剪接是基因转录成前体mRNA后,翻译成具有生物学功能的蛋白前的一个重要过程,既往也不乏对胶质瘤可变剪接的研究,证实了在剪接因子的调控下,同一基因的不同剪接异构体在胶质瘤中发挥了不同的生物学作用。可变剪接的调控影响到最终发挥功能的蛋白的结构,对剪接异构体的研究能更直接、真实地反映分子在肿瘤中的意义,在胶质瘤分子研究中具有重要前景。RSRP1(arginine/serine-rich protein 1)是一个在Q细胞中高表达的分子,本研究通过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分子生物学实验验证,证实了其在胶质瘤中对基因可变剪接具有调控功能。同时,经过对胶质瘤公共数据库平台及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胶质瘤标本临床数据的分析,明确了 RSRP1在胶质瘤中的临床意义;通过体内外实验阐明了 RSRP1在胶质瘤恶性进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第一章 RSRP1在胶质瘤恶性进展中执行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临床意义目的:探讨RSRP1这一新型分子在胶质瘤中临床意义及其参与的生物学功能。方法:下载胶质瘤公共数据平台(TCGA、GEO)的mRNA表达谱数据及临床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的方法分析平台中胶质瘤样本的RSRP1 mRNA相对表达量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同时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胶质瘤临床标本的RSRP1相对表达量,结合临床数据分析胶质瘤中RSRP1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通过表达沉默的方法在胶质瘤细胞系中干扰RSRP1的表达,体内外实验检测干扰后胶质瘤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增殖、凋亡、侵袭、迁移)改变情况。结果:临床数据分析结果皆显示,RSRP1高表达与胶质瘤患者预后呈负相关;干扰RSRP1表达后,胶质瘤细胞的凋亡水平上升,侵袭迁移能力下降。结论:RSRP1是胶质瘤患者预后情况预测的一个良好指标,RSRP1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RSRP1在胶质瘤恶性进展中参与凋亡抵抗、促进侵袭迁移的作用。第二章 RSRP1通过调控可变剪接促进胶质瘤恶性进展目的:探讨RSRP1发挥促进胶质瘤恶性进展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的方式预测RSRP1参与的分子生物学过程,主要通过分析RSRP1的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共表达基因三部分进行预测。通过转录组测序及RTPCR验证RSRP1参与胶质瘤功能的具体机制。通过酵母双杂交及蛋白免疫共沉淀实验验证RSRP1的相互作用蛋白。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RSRP1在胶质瘤中可能与基因的可变剪接调控相关。转录组测序结果提示RSRP1可能调控了下游大量肿瘤相关基因的剪接形式,RTPCR进一步证实了测序结果。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RSRP1可与可变剪接相关蛋白相互作用。结论:RSRP1在胶质瘤细胞中通过调控肿瘤相关基因的剪接形式参与胶质瘤恶性进展的生物学过程。
其他文献
百部科植物为我国传统中草药,有着上千年的应用历史。当代科学研究表明,其主要活性成分为百部生物碱。复杂特殊的结构赋予百部生物碱独特的生理活性,其在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等方面有显著功效。其中,Irie小组于1979年报道分离的百部叶碱(stemofoline)是结构最为复杂的百部生物碱之一,具有复杂的笼状五环结构、1,2-烯二醚结构、七个连续的手性中心,以此为代表先后分离出20余个百部叶类生物碱。以百
绿色化学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化工生产引起的环境污染或能源过渡消耗等问题。因此,开发高效的绿色合成方法对新兴纳米材料的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植物质提取液的生物法研究了钙钛矿型LaCoO3的绿色合成,并探讨了其合成机理与催化应用。首先,本研究采用生物法成功地制备了纯相的LaCoO3(bio-LaCoO3),生物法与普通化学法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表现在:(ⅰ)当植物质提取液处于最佳的浓度时,生
职业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对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文章以育人效果为导向,从德技培养的角度对职业教育教学有效性内涵进行分析,对有效教学的实施、评价原则及标准要求进行系统阐述。研究表明教学有效性评价应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维度展开。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从师德师风、意识与技能等方面;而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教学对学生产生增值量的评价,结合教学过程记录评价教学的有效性。
手性磺酰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药物分子中,在合成化学中可作为手性配体、催化剂和手性辅助剂等。当前手性磺酰胺的合成方法通常存在反应效率低、官能团兼容性差、反应普适性低等缺点,因此,发展新型、高效的手性磺酰胺合成方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方向。基于此,本文围绕手性磺酰胺的高效催化合成展开研究,发展了新型铱中心手性卡宾配合物催化的不对称转移氢化和可见光/廉价金属催化的不对称自由基烷基化反应,实现了手性磺酰胺的
表界面催化反应体系中,对表面催化剂与反应物分子之间反应作用机理的理解至关重要,尤其涉及到表面活性物种指认、活性位点形貌结构表征等关键科学问题。相比于确定分子结构的分子催化剂,固体催化具有明显的非均一性,即不同的位点的反应活性具有明显差异,对于局域位点构效关系的深入理解需要借助分子光谱(原位)表征,尤其是高空间分辨光谱表征。但目前光谱技术往往受限于自身灵敏度不高、空间分辨受限于衍射极限等影响,难以实
随着大学知识生产模式及技术创新发展模式的变革,大学已成为产业技术创新、区域经济创新的核心主体,学术商业化也逐渐成为大学的第三使命。以研究成果技术转移为载体的学术商业化是一个复杂的、多利益相关主体共同作用的过程。尽管已有文献对技术转移过程主要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研究,一些国家/地区的学者将基于美国实践提炼出来的三螺旋模式用来分析当地的运作情况或指导当地的大学技术转移活动,但是鲜有研究检视该理
研究背景与目的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原发肿瘤,每年的发病率约为每10万人中6.6例,其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母细胞瘤的患者生存期仅在12到17个月之间,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胶质母细胞恶性程度高,呈现出明显的浸润性生长,即便是最大安全范围手术切除也无法将肿瘤完全切除。在我科的前期研究中,我们发现在T2/FLAIR像增强区域与影像学正常区域的交界区域中存在浸润的胶质母细胞瘤细胞,而且其生物学性状与
发现新材料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不断试错,凭借运气、化学直觉优化探索过程,发现新材料;第二、借助理论模拟加速寻找目标材料;第三、通过大量研究积累总结构效关系,并结合高通量试验发现新材料。传统的合成策略存在一定局限性:高成本、效率低,很多时候缺乏指引。晶体工程在很多新材料发现过程中居于重要地位。由于结晶动力的复杂性、影响因素的隐蔽性及合成变量的高维性,晶体工程仍然面临着一定的挑战。随着数据科学
研究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胃癌以及多种胃肠外疾病密切相关。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减少溃疡复发,预防胃癌的发生,逆转胃黏膜萎缩、肠化等癌前病变。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为40-60%,同时又是胃癌高发国家,提高HP根除率在我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是抗生素使用
研究背景和目的 目前文献报道HSP90AB1在多个实体肿瘤中的表达上调并能够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这与其诱导血管生成、促进肿瘤转移相关,但其在胃癌(GC)中的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朗。因此,本课题组拟检测HSP90AB1在胃癌组织与细胞中的表达与功能,试图阐述其在胃癌中异常表达以及功能影响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Western bl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