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GCNA的远端胃癌预后因子的筛选及功能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我国高发肿瘤,多数胃癌发现时已为晚期。虽然新药的出现一定程度改善了晚期胃癌的预后,但总体来说疗效仍然有限,中位生存时间不足1年。因此,进一步探讨影响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对于新靶点的筛选以及新药的研发至关重要。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即使是发生于同一器官的恶性肿瘤,如果生长部位不同,其预后以及影响预后的分子机制也截然不同。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胃癌可分为近端胃癌(proximal gastric cancer,PGC)、中部胃癌(middle stomach cancer)以及远端胃癌(distal gastric cancer,DGC)。来自中美的大型胃癌数据库分析结果证实,西方人群中PGC高发,而中国人群中DGC发生率更高。临床特征分析显示DGC患者多为弥漫型胃癌,分化程度差,且晚期DGC生存时间明显差于PGC。鉴于晚期胃癌以药物治疗为主,上述研究提示DGC可能更为耐药。因此,探讨影响DGC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不仅能找到影响其预后的关键因子,也有助于找到新的治疗靶点。本研究拟通过生信分析的方法筛选出影响DGC预后的关键分子,并探索该分子的功能及作用机制。研究方法:运用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公共数据库下载胃癌数据并根据疾病发生位置筛选出其中的DGC数据,使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建立共表达模块并筛选其中与临床参数相关的优势模块。应用基于cytoscape的cytohubba插件,确定相关模块中的高度权重基因(hub基因)。通过基于R的生存分析筛选出影响DGC生存预后的目标基因。运用STRING在线分析构建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以探索与其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通过GEPIA(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在线数据库分析以及TCGA数据库的数据验证该基因在肿瘤组织与胃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通过细胞学实验验证该基因对胃癌细胞的作用,并通过基因组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探索其影响胃癌预后的分子机制。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出139个DGC标本用以建立共表达网络并成功构建了21个共表达模块,每一个模块内部包含一簇功能相近的基因。根据基因模块与不同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最终筛选出了与M期相关的宝蓝色优势模块。在宝蓝色模块内共筛选出了25个hub基因,通过生存分析以及Kaplan-Meier Plotter在线分析,显示凝血因子Ⅴ(Coagulation factorⅤ,F5)基因的高表达不仅与DGC的预后不良相关,并与全部胃癌患者的预后不良也显著相关。进一步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结果提示F5基因的编码蛋白与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4,BMP4)和双调蛋白(amphiregulin,AREG)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基因差异表达分析提示F5 mRNA在DGC组织以及全部胃癌组织中均为过表达。体外实验证实F5可以促进胃癌细胞的迁移,进一步的GSEA分析提示F5可能通过参与TGF-β信号通路等导致胃癌的不良预后。研究结论:F5 mRNA在DGC中高表达,并导致DGC的不良预后。F5可能通过TGF-β通路等促进胃癌细胞迁移,导致其不良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施今墨对药配方(SJMHPF)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胰岛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凋亡机制。方法采用5%糖水和高脂饲料饮食加小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
目的:基于人群队列调查辽宁省成年女性贫血的流行现状,了解该地区女性的膳食情况,获取该人群主要的膳食模式。探讨该人群主要的膳食模式与贫血的关系,为预防贫血提供科学依据
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SDN)对传统交换机的功能进行了优化,将控制功能和数据转发功能解耦合,形成了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控制平面由一个或者多个控制器组成,数据平面由OpenFlow交换机组成。SDN网络的正常运行依赖于控制器与交换机之间的正常通信,承载控制器与交换机间的通信的网络被称为控制网络,其由控制器、控制路径和OpenFlow交换机组成。其中,一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消化道疾病,发病过程中多呈现烧心、反酸等不适症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如若长期得不到良好的治疗,更会引发食管炎、食管癌等严
聚氨基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已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和药物传递中。并且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聚氨基酸可建立炎症微环境以促进免疫反应,多肽材料已被应用为潜在的免疫佐剂。目前大多数的免疫佐剂所建立的炎症微环境无法控制,达不到理想的免疫反应。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工作中我们设计了不同手性的多肽基水凝胶和纳米胶束,通过对其理化性能以及在体内所引起的炎症细胞因子的表征,验证材料所引起的不同的炎症反应。具
小麦白粉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本研究于2017—2019年通过连续3年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氮肥施用水平下扬花期、灌浆初期和灌浆后期小麦白粉病病情与田间小麦冠层光
目的: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是一种尚无根治方法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对于轻度弥散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正常、无明显压迫症状的HT患者,我国
研究背景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s)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I类分子配位,共同调节自然杀伤(NK)细胞的活性,在移植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KIR基因家族包含14个功能性的KIR基
生物膜技术和生物絮团技术作为健康养殖新技术,都具有改良水质、提高饲料利用率等作用,均已获得一定的推广应用,但生物膜技术仍存在进一步提高水处理效率和饲料利用率等问题,
目的:观察昆仙胶囊治疗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病范围内蛋白尿的疗效,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研究,纳入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在中国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