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制定并实施一套抑郁大学生生命教育活动团体辅导方案,寓趣味性和教育性相结合,从而培养抑郁大学生树立正确生命价值,提高其生命意义感,降低大学生抑郁水平,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提供实证依据与理论指导。方法:本研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对在郑州轻工业大学招募的46名被试进行筛选,其中24名有轻度或中度抑郁且无其他的重大精神疾病或者器质性病变的被试的参加了本次研究,将筛选出的抑郁大学生分配到实验组(12人)和对照组(12人),《生命意义感量表》问卷测量后,实验组进行生命教育主题的团体辅导干预,每周一次,共六次。对照组正常进行日常学习生活,不做任何的干预。六次团体结束后,对实验组合对照组的生命意义感和抑郁水平进行测量,一个月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再次填写《生命意义感量表》、《抑郁自评量表》问卷。采用SPSS22.0进行结果分析,对个体生命意义感分数和抑郁分数进行2(实验组、对照组)*3(团体辅导前测、后测、追踪测)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1)生命意义感后测显著高于前测,追踪测生命意义感显著低于后测结果。进一步分析各个维度发现生活态度前测结果显著低于实验组后测生命态度结果,后测结果显著高于追踪测结果;生活目标前测与后测、追踪测不存在显著差异,生活目标后测和追踪测结果存在边缘显著,生命价值的组别、测试时间主效应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均不显;生活自主前测显著低于后测生活自主得分。实验组生活自主后测结果显著高于追踪测结。(2)抑郁水平后测显著低于前测得分,实验组抑郁水平后测结果与追踪测相比,两者不存在显著差异,追踪测结果显著低于前测结果。结论:(1)生命教育团体辅导能显著提升实验组抑郁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其中生活态度和生活自主性有明显增强,但在一个月预后效果较差;对照组抑郁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在团体结束以及一个月后均无显著变化。(2)生命教育团体辅导结束后,实验组抑郁大学生的抑郁状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且一个月的预后效果保持良好。对照组抑郁大学生的在团体干预前后抑郁水平没有明显变化,一个月后抑郁水平与团体辅导前相比有显著降低,与团体辅导结束后相比不存在明显变化。团体辅导作为一种有效的生命教育形式,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积极生活态度,形成积极正向的生命观具有重要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