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过度自信与衍生金融工具使用的实证研究

来源 :南京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33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迅猛增长,我国沪深两市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衍生金融工具。2007至2017年间使用衍生金融工具的企业分别为120家、175家、222家、294家、346家、366家、391家、470家、521家、572家、586家。但我国企业在使用衍生金融工具时具有对衍生金融工具认识不到位、对期货市场了解不充分、人才匮乏、投机和衍生品种少等现实问题,甚至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复杂性和高杠杆性,常有企业使用衍生金融工具遭受了巨额亏损,增加了企业的风险。
  以往的文献和行为金融学理论研究表明,企业管理层的过度自信普遍高于一般大众,而且过度自信心理在管理层财务决策制定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使用衍生金融工具作为管理层重要的财务决策,过度自信的管理层是否会加强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呢?内外部治理机制都会对管理层过度自信的心理产生影响。有效的内部控制会更好地约束管理层的非理性行为,带来良好的约束和监督效果,及时矫正过度自信管理层存在的认知偏差。那么当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不同时,管理层过度自信的情况下又与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是否存在显著不同?另外,作为外部审计监管机构的会计师事务所,其审计监管质量的高低对管理层过度自信与衍生金融工具使用是否有影响?
  本文以2007至2017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企业作为样本,加入了内部控制质量和审计监管质量作为分组变量,利用Logit回归模型对样本进行回归,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过度自信的管理层会加强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2)相比于内部控制质量高的企业,在内部控制质量低的企业中,过度自信的管理层更可能会加强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3)相比于审计监管质量高的企业,在审计监管质量低的企业中,过度自信的管理层更可能会加强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本文还进一步研究了使用衍生金融工具的经济后果,结果发现使用衍生金融工具会降低企业价值,更加验证本文结论的可靠性。
  以往的研究大多研究管理层过度自信与衍生金融工具使用之间的关系,没有研究过内外部治理机制对两者的影响,本文创新性的分别将内部控制质量高低和审计监管质量高低进行分组,研究内外部治理机制对管理层过度自信与衍生金融工具使用的影响。
其他文献
在以信息化为特征的大数据时代,商业社会推崇精英治理模式,CEO和董事长作为企业高管决策层的核心,其能力和特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决策。根据Hambrick(1984)提出的高管梯队理论,国内外学者从性别、年龄、任期等角度对企业层面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决策层高管在进行企业决策时所依靠的能力和特质是直接受到其所受教育的学科影响的,已有文献中从学科背景这一角度对企业决策的影响鲜有研究。同时,随着
学位
在股票市场中,公司股价大幅波动是一种常见但是影响深远的现象。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的发展还有较大的完善空间。我国资本市场中,股价崩盘现象频繁出现,尤其是个股的暴涨暴跌现象更为司空见惯。这种现象在经济方面造成无法逆转的损失的同时,还会打击投资者信心,更重要的是会给实体经济发展造成阻碍。因此,政府监管机构、学术界、广大投资者逐步关注股价崩盘现象。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投资者
学位
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人们不断探寻金融危机的根源,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认可了作为风险管理工具的衍生金融工具。现如今,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市场不断快速发展,黄世忠和王晓珂(2017)对于2007至2013使用衍生金融工具的企业进行统计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且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市场迅速发展过程中,企业对于衍生金融工具认识不全面,从而没有发挥衍生金融工具的价
在全球价值链迅速调整的背景下,中国工业企业创新能力薄弱、运行成本上升。为避免从激烈的角逐赛中淘汰出局,企业亟须积极谋划转型升级。基于权变管理理论,企业转型升级管理应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因素,巧借外势之力提高管理效率。来自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能够帮助企业克服市场失败的负作用,是驱动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外部因素。既有文献也探讨了地方政府扶持对企业治理的作用,但结论存在争议。因此有必要更深入探讨地方政府扶持与企
学位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工作重点。并购活动作为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受到我国政府部门的重视,近些年政府出台很多与企业并购相关的政策文件,以此推动企业并购活动的进行,促使我国并购市场迅速发展。成功的企业并购可以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绩效增长,企业资源得到整合,竞争优势快速增强,但是现实中并购未必能给企业带来正向的经济效益,甚至可能存
学位
近年来,继证监会发布《证券质押登记业务实施细则》后,股权质押被越来越多股东当成常规的融资工具。然而,频频爆出的“股权质押暴雷”事件让股权质押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高风险行为。之前研究大股东股权质押经济后果的文献大多假定大股东可以控制公司,忽略了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公司实际经营和日常业务处理权往往掌握在管理层手中。基于“经济人”的假设,高管天然具有谋取私利的意图,管理层与大股东利益不一致时,管理层可以通过
学位
并购重组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将是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途径。“并购重组是否创造价值”是并购重组研究的首要课题,因为并购重组作为资源配置和公司治理手段的作用直接地体现在并购方的绩效上。股权制衡作为公司内控制度的隐形辅助,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购溢价是并购方为了取得标的所有权而支付高于被并购方价值的部分,并购溢价的大小直接反映了并购方将来从并购中获得收益的程度。本文以股权制衡为切入点分
学位
经济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如何影响经济行为一直是会计和金融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存在社会关系的经济主体间既可通过减少信息不对称来提高签约效率,也可通过合谋来寻租,因此社会关系可能产生正反二方面的后果。就审计领域而言,审计师和客户间的社会关系究竟如何影响审计质量,现有文献尚未达成一致结论,积极与消极的观点并存,相关话题尚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考虑到声誉机制对制度不断创新的中国新兴市场经济的重要性,本文立
学位
创新是一个国家稳步发展的基石、快速成长的动力,能够为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的力量。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企业的创新能力上。在企业中,研发投入是开启企业创新活动的钥匙,研发投入作为创新获得的坚实依托,能够为企业增强竞争力、提高经营效益贡献出巨大的力量。高管拥有企业的决策权,能够决定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但是,由于投入时间的周期较长且风险巨大,研发活动可能会使得企业的
学位
近年来,审计报告“信任”危机愈演愈烈。无论是安然事件,还是金融危机的爆发,传统的审计报告模式弊端日益凸显。为解决审计报告格式以及内容上的僵硬,信息含量不足的特点,各国先后展开对审计报告模式改革的研究。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于2015年颁布了国际审计报告系列准则,规定从次年12月起使用新模式的审计报告,并在审计报告中添加富有个性化的信息。2016年12月,财政部印发《在审计报告中沟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