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分散纳米银制备及其高重现SERS定量检测应用研究

来源 :重庆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llipop1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是一种强大的分子指纹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非侵入性检测等特点,通过获取分子结构的独特的指纹信息,动态监测分子信息,为生物分析和原位检测提供了新的策略,在生物化学、生命科学、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监管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纳米银作为目前使用最多的等离子体增强基底,可以高效放大探针分子的拉曼散射,SERS效应显著.但是SERS检测的重现性差,一直是阻碍SERS定量分析应用的重要难点.为此,本文一方面通过制备单分散的纳米银,在SERS基底上保证SERS检测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另一方面以目标物特定反应导致的SERS信号变化作为SERS定量的依据,以消除各种干扰因素对目标物测定的影响.本文首先研究比较了制备纳米银的三种不同方法,获得了不同尺寸的单分散准球形纳米银;并以罗丹明B为拉曼探针分子,优化了SERS检测条件,以确保SERS检测的重现性;最后,基于纳米银可催化过氧化氢(H2O2)降解罗丹明B,通过原位监测催化反应过程中拉曼探针分子罗丹明B的SERS信号强度变化,实现了实际样品(牛奶)中H2O2的高重现SERS定量检测.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单分散纳米银的制备研究: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调节pH值来调控纳米银成核、生长速度,实现快速成核、慢生长模式,合成了均匀分散的球形纳米银溶胶;使用抗坏血酸(AA)/柠檬酸钠(SC)还原法在附加阴离子Cl?的存在下直接在水中制备了单分散准球形纳米银,Cl-与Ag+离子在反应介质中形成新的可溶性银前体,通过其浓度和氧化还原电位调控银前体的氧化还原活性,控制纳米银的尺寸和形状;利用种子介导的生长方法,使用AA还原水溶液中的银-氨络合物,通过改变纳米银种子的量来精确地调节AgNP的平均尺寸,制备了75nm和125nm的准球形纳米银.
  (2)基于纳米银的SERS检测优化研究:以罗丹明B分子作为SERS探针,对纳米银的SERS检测进行优化研究,在本实验中,纳米银在酸溶液和盐溶液促凝下聚集,通过监测拉曼探针分子罗丹明B随纳米银聚集增强的SERS信号变化,研究了不同尺寸纳米银、纳米银浓度、纳米银聚集(不同阴/阳离子、pH、盐浓度、混合时间等)对罗丹明B探针分子的SERS影响,并研究了该基底的重复性、SERS检测线性范围,结果表明纳米银浓度越高,SERS效果越好;但纳米银浓度过高,会大量聚集而影响SERS重现性.纳米银尺寸23nm、促凝剂7mMHCl(pH 3)和20mMNaCl、混合时间10min下的SERS性能最佳:在0.2-0.6μM罗丹明B浓度范围内SERS检测线性的相关系数R为0.9984,相对标准偏差(RSD)最小为2.91%.
  (3)高重现SERS定量检测应用研究—牛奶中H2O2的测定:采用23nm单分散准球形纳米银,罗丹明B为探针分子,研究纳米银在酸性条件下催化H2O2降解罗丹明B,通过罗丹明B探针分子SERS的变化与H2O2浓度的关系,定量检测H2O2.纳米银的催化活性来自于纳米银表面对底物的吸附和电子转移,低pH下Ag显现出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催化H2O2在金属表面发生碱性分解,羟基自由基(·OH)电子作为主要活性物质降解罗丹明B.结果表明以HCl做促凝剂简化体系,盐酸浓度在2-10mM范围内,纳米银聚集10min后增强的罗丹明B分子SERS信号较稳定后再检测H2O2时,该传感器中纳米银聚集对检测结果没有明显变化,且该传感器的重现性和特异性较好,H2O2浓度在0.5×10-6-10-3M范围内的对数值与SERS强度(620cm-1)变化ΔI/I0呈线性关系,并将传感器用于牛奶中,进行加标回收检测,回收率在94%~114%.
其他文献
我国废活性炭产生量逐年增加。废活性炭如处置不当,极易形成二次固(危)废,产生环境污染,造成可再生资源的浪费。低温等离子体再生处理废活性炭,具有时间短、效率高、工艺流程简单等特点,但仍存在能耗高、处理能效有待提升等问题。本文立足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再生处理废活性炭存在的不足,将Mn_3O_4涂敷应用于自制低温等离子体反应器电极,开展介质阻挡协同Mn_3O_4催化技术再生处理废活性炭的研究,为废活性炭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持。为探究Mn_3O_4涂敷对等离子体放电性能的影响,
学位
过度依赖化石燃料来满足当前的能源需求正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和能源短缺。这些问题引起了全球高度重视,迫切需要解决。可以采用消除空气污染物的“末端处理”方法和清洁能源替代化石燃料的“源头控制”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氮氧化物(NO_x,x=1或2)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会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已经采取了许多技术来去除氮氧化物,例如热催化,光催化和电催化。与电催化的能耗性和热催化的不安全性相比,光催化去除氮氧化物是一种相对高效且节能的技术。但是,仅消除氮氧化物只是一种“治标不治
磷和有机物是城镇污水处理厂二级生化出水中难以稳定达标的两个指标。常规的混凝法可以对废水中的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对废水中有机物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但只采用混凝法难以使废水中的磷和有机物同时达到排放标准,臭氧氧化因为其高效的氧化作用对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好,但单独臭氧成本高。本文采用臭氧-混凝组合工艺同步去除废水中磷和有机物,探究了磷和有机物同步去除的臭氧-混凝最佳组合方式。本文主要结论如下:单独混凝过程,考察了混凝剂投加量、p H、废水初始浓度及水力条件对废水中磷和有机物去除效果
学位
金属的严重腐蚀在各种行业中总是导致增加的结构破坏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的金属腐蚀还会造成人员伤亡事故,阻碍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护措施,减缓材料的腐蚀速度的研究意义重大。有机涂层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经济、有效的一种防腐蚀手段。环氧涂料已被广泛应用于腐蚀性介质的腐蚀保护涂层,归因于其出色的耐化学性,附着力,优异的机械和摩擦强度耐受性。PANI作为导电高分子材料在防腐涂料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越来越多。由于PANI溶解性差,本身的多孔性、低黏附性,使其必须与其他组
苯甲醛是工业上常用的芳香醛,广泛应用于医药与精细化工等领域。相比氯化苄水解法制备苯甲醛的传统工艺,苯甲醇氧化法具有环境友好、工艺简单的优点,能够合成具有大量市场需求的无氯苯甲醛。苯甲醇氧化工艺的效率直接由催化剂的性能所决定,因此得到性能优异的催化剂是苯甲醇氧化工艺的研究重点。相对于其它催化剂,高活性的Au催化剂在苯甲醇氧化反应中应用较为广泛。Au催化剂性能往往受活性金属中心的尺寸、形态以及分散度等的影响,而在催化剂的制备和设计中,载体材料与制备方法决定了催化剂活性中心的形
学位
热解法能实现污水污泥(SS)的减量化、无害化以及资源化,是一种可持续的污泥处置技术。SS经热解处理后,得到炭、焦油和热解气等主要产物。为实现污泥热解炭在废水处理领域的资源化利用,本硕士论文预期通过污泥热解炭制备铁碳微电解填料处理制药废水,以提高其生化性。本论文首先研究了SS的热解特性,讨论了C、N、S等元素在热解过程的演变规律;然后以SS为主要原料,采用热解法制备了一种新型污泥基微电解填料(SMEF),以盐酸四环素(TC)为模拟污染物确定了SMEF的最佳制备条件;最后系统
学位
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是造成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威胁着人类文明发展,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普遍方向。氢能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之一,具有高能量密度,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性。众所周知,有许多方法可以产生氢气(例如水煤气转换,水电解或光解),其中光催化制氢是一种通过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进一步将水分解为氢气的有效方法。但是完全替代化石燃料将花费很长时间,在此期间仍将产生污染物(如NO)。因此,针对上述问题的更有效解决方案是通过“源头控
学位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工业经济的发展,引起的水资源紧缺和水污染问题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我国对环境保护和治理高度重视,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着力推进水污染防治。在水处理过程中,混凝主要去除水体中的悬浮胶体颗粒。而絮凝剂作为混凝法的关键,其混凝性能的好坏决定了水处理效果。壳聚糖基絮凝剂具有来源广泛、含官能团多、毒性低的优势,成为絮凝剂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引入绿色、高效、经济、适用性广的壳聚糖(CS)可增加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生物降解性和壳聚糖的资源化利用途径。本研究针对壳聚糖
学位
低温催化氧化技术处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锰氧化物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针对填补目前实际应用中缺乏的廉价、高效、寿命长的非贵金属催化剂的空缺,本文致力于提高MnO_2催化氧化性能。利用三种不同的改性方法,可控合成了具有特殊微观结构的MnO_2催化剂,阐明催化剂结构与催化效果间的构效关系。利用in-situ DRIFTS技术动态追踪反应物、中间产物和终产物演变过程,揭示不同的MnO_2催化剂催化降解甲苯的反应机理。这将为制备高效分解甲苯的MnO_2催化
学位
集成电路中的信号延迟和串扰是制约微电子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的发展和需求要求未来的电子器件具有更好的信号传输效率和更高的信号传播速度。印制电路板(PCB)作为集成电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子信号的传播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选择具有低介电常数的树脂基体作为PCB基板材的胶粘剂对介电性能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双马来酰亚胺-三嗪树脂(BT树脂)因具有优异的介电性能和高耐热性等特点,近年来,其在介电通讯材料领域被广泛关注。然而,BT树脂的固化温度高、介电性能不突出却有限制它在未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