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旨在从立场偏移的角度来看同传译员的角色显身。本研究语料来自一场中英生物科技合作的国际会议。会议语料录音由此会议的同传译员提供,源语和译语分开录制,各自三个小时。这些语料被转写并标记。通过使用赵军峰教授的对比语篇分析的第四座信息桥,从情感,评价以及欣赏三个大角度来对语料进行量化分析。通过对源语和译语的量化分析结果,得出源语和译语在立场方面的改变。本文通过对总共六个小时的源语译语录音的分析发现了九种普遍的从源语到译语的偏移:著者情感增多,著者情感减少,复杂情感偏移为基本情感,复杂情感偏移为心理状态,正面评估偏移为隐性评价,正面评估偏移为显性评价,平衡结构丧失,复杂结构增加,以及显性评价偏移为隐性评价。以上偏移可以归因为三大原因:第一是语言层面的,如英汉语言的差异;第二是语境方面的,如同声传译场景的特征,以及所选取的语料的特定场景的特征;第三是语言使用者层面的,如演讲者的特征还有译员的特征,以及他们之间的异同。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这些偏移产生的影响,得出偏移主要使得讲者的立场更强或者更弱,而这些都会对听众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最终使得译者显身。本论文的创新和贡献在于:第一,这是第一个使用典型国际会议语料进行同传译员角色显身的研究。之前李丹博士的研究使用的是一场公司培训的预料,全程只有一个讲者,不是典型的国际会议场景。第二,这是第一个从立场态度角度来分析译员角色显身的研究,可以为以后从立场态度角度分析其他译员的研究,如社区口译译员的角色显身奠定基础。